第二十五章 定策(1 / 2)
第二十五章定策
“是。”李裕孙说道。
“谢相。”虞醒说道:“你的任务最重。”
“云南到底有多少百姓?要尽可能让云南每一家都出一个壮劳力上工。如此一来,粮食通过这个渠道给云南百姓。”
“你的事情出了差错。动员的劳力少,影响工程进度事小。如果让百姓不得粮而死。那问题就大了。”
按理说,提高效率,应该将所有人都纳入计划内,或者体制内。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但实际上,虞醒很明白。
谢枋得是决计难以做到如此管理程度的。将物资平均无误的分配到每一个人手中。
这才是要维持高价粮的另外一个原因。
是希望市场的运行机制,能够为云南管理制度打上补丁。
毕竟就粮食本身来说,虞醒从安南购买大量粮食的基础上,云南本质上并不缺少粮食。
“臣明白。”
谢枋得忍不住咬牙。
他知道这一件事情的难度。
之前虞醒说的村政,他还没有来得及办。而今看来这一件事情不办不行了。
不将行政触角触及到每一村。如何控制每一个壮丁?
如果尽可能动员每一个云南百姓。
而且这样大工程,最怕的是官员贪污,层层加码,一个不小心,
他谢某人罪过就大了。
“今后我大概睡不了觉了。”谢枋得心中暗道。
这里面的问题太多,工作量太大了。
谢枋得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
“殿下,能否给我一点时间?”
“时间?”
“三月春闱,五月夏收。这一件事情在夏收之后在进行吧。”谢枋得说道:“臣需要时间筹备。”
虞醒思索片刻说道:“也好。”
“如此大事,岂止谢枋得需要时间,我也需要啊。”虞醒心中暗道。
虞醒计划最重要一部分,就是生产力提高与通货膨胀同时进行。这会将通货膨胀的恶果降低,而且还有其他市场承担,云南通货膨胀的后果。
很多技术上的东西,都需要规划。
“四哥。”
“臣在。”
“你刚刚听明白了吗?”
“不明白。”王四端有一些不好意思。不过他很有自知之明。说道:“殿下只需吩咐,要我做什么。”
虞醒也知道让王四端理解这些东西有些难了。
“你主要负责两件事情,重新调整各军部署,分驻各府,以防有变。另外问问军中有没有人厌倦征战,想要退役的人,我需要派人勘探云南地形山势,为将来修建道路,打通各地的联系。想来想去,还是军中老兄弟合适。”
战场是最残酷的。
诚然有些人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愿意拎着脑袋去拼一个功名富贵。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
有相当多一部分,有些功劳,得了一些钱粮田亩,就不想当兵了。
想回家。
他们不是不想大富大贵,却担心有命赚,没命花。
这些人其实也是军中整顿的一部分。
虞醒虽然拟定了军队退役措施。但是大规模让将士退役,却是不可能的。云南就这么多人丁,退役太多。怎么补充?
但也有给出路。
大部分能在军中混出头的人,才有选择权。比如,谢枋得这一次大清理之后,有很多吏员的空缺,都已经预定了军中出来的伤残士卒,或者一些底层军官。
而这种专门勘探地形的探险队。
也是一种出路。
云南地势有利也有弊。
面对鞑子进攻,山河险阻,自成一体。千军万马,也很难铺展开来。
弊端也是同样的。就好像一个囚笼,将虞醒困在此间。不打通交通。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不仅仅修缮现在已经有的道路,也就是临安,昆明,楚雄,大理,永昌,江头城一线,还要勘探之前没有人经过的道路,比如,四川与云南之间,有没其他道路,可否顺着几条大河,进入下游。
虞醒也明白,这大多数河流是难以通航的。毕竟落差太大了。
这些河流上游是云贵高原,海拔两三千米,甚至更高。而到了大多数河道一样,难以通航,最多是一小段河道通航。
但是不管怎么说,河流冲开大山。奔流而下,让河流两岸是比其他地方更具有通过性。
也就是说,更容易开辟出道路来。
比起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还是大河边更容易通过。
一旦整个计划完成,云南才真正是大云南。以云南本土为根基,为工业中心,对外辐射整个东南亚。东南亚诸国既是藩属,也是商品倾销市场,原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