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儿郎(1 / 3)
放着村里现有的读书人崔先生不管,阿翁非得舍近求远去城里物色,十七也是有些疑惑的。
没错,崔先生连日的上门是有成效的,成功在十七这儿留下深刻印象。
对十七的疑问,老洪是这么回答的“崔先生可不是普通的读书人,他年轻时是大儒弟子,高才博学、饱谙经史,致仕前官至太子太傅。”
觑了眼自己的白丁孙子,老洪不争气的说道“你目不识丁,现下需开笔破蒙。说白了你先把字给我认全乎了。崔先生学富五车有大才,教的是能人俊杰,让他给你做认字的启蒙先生,岂不是大材小用,侮辱了人家的才名。”
老洪给十七请的的启蒙小夫子是位刚从京中落榜回乡的举子。
老洪心下盘算过,二月京中放榜,肯定有不少举子落第回乡。眼下三月,幽州城的举子想必已归来,这些举子虽未及第,给十七做个启蒙老师却是绰绰有余。
于是乎,某位二十五六岁的杨姓举子甫一进城没多久,就被老洪给逮着了。
杨举子上京赶考本就花销掉了大半钱财,落榜回乡,路上盘缠又费去不少。这时老洪来请他,为了赚些束翛钱顺势就应下了。
老洪家里空房多,收拾出一间空屋作书房,给夫子教学用。
村里正好有几个六七岁的孩子,还未开蒙,老洪想着,都请了夫子回村了,干脆和十七一起读书认字。
杨夫子本就和善,想着教一个也是教,教三四个也是教,就答应了。
本想加些束翛,杨夫子却直言拒绝。老洪就又腾出一间房留给杨夫子居住,省的他城里村中来回跑。
这几个孩子的家长也清楚,自己儿孙是借了老洪孙子的光才能免费跟杨夫子读书,心下感激,几家人便商量着轮流给夫子孩子们送饭食。
老洪跟着吃了几天后,索性让出自家东厨,分出猎物,让几位妇人直接上门做饭。食材上几家共同供应,老洪主要提供些野味。
这样下来,皆大欢喜,无不满意。
十七每天卯初左右起床,和阿翁一起打完一套拳再去洗漱,之后在灶房帮忙生火热早饭。
辰初至午正,在书房和其他几位同窗一起由夫子教导读书。这几位同窗一个五岁,两个六岁,一个七岁,她一个十二岁的小少年跟四个垂髫稚子在同一开蒙进度上,这让十七很郁闷。
最可恶的是,十七也意识到,自己貌似还是这个四个里读书最笨的一个!
午正后用过中食,歇个晌,未时开始练武。因要读书,所以老洪将练武时长从3个时辰变成两个半时辰,但十七仍旧坚持三个时辰。
通常未时习武至酉时初,十七便趁着夕阳西下出去跑马,半个时辰后回来用些饭食便接着练武,至戌时才睡。遇上天气不便,跑马时间挪用作休息或者练武。
半日学问,半日习武,每隔一旬休沐一天。休沐时,十七就上山打猎,或是找崔先生家的书童出游。
是的,十七和崔先生家的书童成为了好友。
话说崔先生的收弟子策略失败后,走起了迂回战术,让书童去和洪小郎交好,自己和洪都尉多多往来。那马虽然拥有不了,偶尔骑上一骑也是不错的嘛。
书童大名习文瞻,小名阿圆,才十六岁的年纪,生了一张肉乎乎的娃娃脸,能说会道,伶俐讨喜。
阿圆聪明有眼色,知道十七听不大懂文言雅句,就只跟她说些白话。了解十七于读书一道颇为艰难,相处时,经常真诚地夸赞她的骑射武艺。
怕她无聊,还会给她讲述津津有味的故事:历史典故他说得通俗易懂,志异怪谈他描述得惊悚新奇,人物传记他讲得兴味有趣。
除此之外,阿圆主动给十七讲解课上不曾理解透的书文,以免她跟不上同窗进度。
这样一个亲和有礼,可爱讨喜,擅夸人、能讲故事、会辅导课业的少年,立马俘获了十七的友情,让她迅速抛弃了之前那群只会比赛撒尿的伙伴。
这厢,崔先生也和洪都尉相谈甚欢。
洪都尉曾是武官,崔先生做过文臣。
一个长戍边疆,一个朝中当值。
前者生于普通庶户、后者长于世家望族。只有在边疆武将每三年回朝述职时才有几次照面,交情不深。
二人唯一的共通之处就是年轻时都是豁达不羁之人。老洪年少年时曾以游侠身份行走江湖,恰巧崔先生舞象之年也在外浮沉过。
崔先生游历江湖时还曾听过老洪的大名,只是那时老洪已经淡出江湖视线,投身军中,二人在江湖中未曾有机会碰面。
借着年轻时同样志走四方的经历,本来无交集的两位老人,于这吉华村开始了往来。
某天,正在对一切感到顺利非常的崔先生,被书童喜滋滋的话打了个措手不及。
“洪小郎今日带我骑马了!今日洪小郎休沐,然洪都尉同友踏青,小郎跑马无人相陪,遂欲一人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