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居然不识字!(1 / 3)

加入书签

跟着阿翁高高兴兴的在大周度过新春,转眼就到了年后。

据阿翁透露,在大周出面调解交涉下,西突厥与□□已经停战,并签订五年之约。听到此消息时,十七正在跟老洪学着新招式,心下未有波动。

本来以为十七听到这个消息多少会有些高兴,却发现她心情根本未有起伏。见此,本来准备好的安慰之语也只能藏纳腹中。

几个月相处下来,老洪觉得自己的便宜孙子格外好养活,他很欣慰,要知道,他的老友们几乎都在为儿孙头疼。

不挑食不挑衣服,给啥吃啥,给啥穿啥。

不费钱,没有跟别家半大孩子那样耍滑玩赖。

还经常猎到好东西,帮着挣了不少钱。

练武也不偷懒,让练满三个时辰就练满三个时辰,有时自觉加练。

除了平时话少点完全没缺点。

也不对,话少说明沉稳,不像老李家那个孙子,顽皮得紧。

老洪越想越满意,心想真是个完美的好孙儿,自己生都生不出这么好的。

但很快,老洪发现这完美出现了裂痕。

他的好大孙居然不识字!

起因是今年二月的某天,问“小郎君投宿欲许酬金几何”的第四家屋主,那位有山羊胡子的读书人,突然来洪家串门子,带着礼物来的——几本书,说着文绉绉的话,听得十七直皱眉。

那位读书人原话如下:

“岁前,为庆门户喜得嗣孙,洪都尉设宴以肥美山彘作款,村邻俱邀。恰逢某外出访友,不幸错过,深表遗憾。返村之日,已去四月有余。适才归家,便闻此事,故携注书几册上门来访。

今日见此郎君,观之面秀目明,英逸劲捷,兼侠锐之气。尝闻英雄出少年,方知此言不欺我辈。”

还是人走后老洪给翻译了一下,十七才明白这读书人说了啥。

大致讲就是,年前你家办全猪宴邀请全村人,用来庆祝得了个大孙子,我那时在外地看望旧友,不在家就错过了,非常遗憾呐。等我回村那天都过去四个多月了。一回家就听说了这个事,所以赶紧带了几本书作为礼物上门拜访,再顺便夸夸你的好大孙啊。

……

“这位崔先生有大学问,这几本书上都有他作的注解,你好好看,大有裨益。”

接过书的十七,十分稀奇的摸了摸又翻了翻,“我不识字,看不懂!”

……

“你阿娘没教过你?”

“我阿娘她也认不得几个字啊。”

……

我的好大孙绝不能是个白丁!得找教书先生!必须找!

话说这位崔先生,年过五旬,名章如,字从彦。

章如先生乃是当世大儒程复礼的得意弟子,清河崔氏的的旁支子嗣,饱读诗书,却做官不顺,干脆辞官,到了边城归隐。

比之才来吉华村不过半年光景的洪都尉,崔先生在这里已生活了五六年。

按说这名人隐士偏爱江南好风光,多在扬州、苏杭等地隐居。

崔先生因当初在朝中的龃龉,不愿回首,为了躲避旧人,这才选了边疆之地。

虽在边远北境,崔先生骨子里的文士偏好难逆,那笔架山之名颇得几分读书人的意味。

又见山下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中积郁也暂时忘却。

就此携一小书童在笔架山下的吉华村定居下来。

村中人不识章如先生大名,只知道村里住进来一个姓崔的读书人,村民敬重读书人,就称呼其一声崔先生。

崔先生生于世家,年轻时从师大儒,即便后来做官不顺,却也潇洒了半辈子。除了诗词歌赋与美酒放不下,崔先生还有个不为外人道的爱好——宝马良驹。

其实崔章如本就是个放达不羁又狂狷狡黠的性子,从师前,也恣意过江湖。毕竟是世家子嗣,终究要回归家族。

长辈人情下,加之自己生来聪慧,才让大儒程复礼收作弟子。

拜师后,怕在外堕了师名,刻意收敛了性子,躬身笃行、研卷受诲。

之后出入庙堂,又端作克己复礼的模样示人。

旁人皆以为崔从彦雅正肃重,喜好的乃是孤本典籍或是名画佳帖,因此送礼往来多为此类。

飞黄赤骥多为武将所爱,谁能想到文人出身的崔从彦也会眼馋别人家的好马呢。

没错,崔先生正对十七的两匹马眼馋心热呢。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这无需心思百转的乡间,崔先生殊不知自己在朝堂戴的那层虚假面皮正慢慢褪下,早就复归了些当年的粗放性情。

那日,午后的北地,日光正盛。

突厥少年用流利标准的官话礼貌问宿,可崔章如的眼睛却钉在了少年身后的两匹马上。

浓郁日光在鲜亮的皮毛上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