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二章鱼盘的巧思(1 / 2)

加入书签

“姐夫,你为何躲我!”赵嫱从游廊转出来,便看见秦历匆匆而过的背影,便朝他大喊道。

这倒是赵嫱自己想多了,秦历压根没有注意到她,自然不可能因为躲她而步履匆匆,这个令人头大的小姨子,碍于女儿的情面,他不能直接得罪死了,但总这样阴魂不散,秦历进来越来觉得自己耐心快被耗尽了。

听到她追过来,秦历无奈的回头,“二妹!可又是岳父让你来送东西?”

岳父的意思秦历一向明白,虽然两家是亲家,但是他的妻子早逝,又只留下一个女儿,一个女儿对于赵家来说,这样的联系并不牢固。又加之赵嫱对他一心倾慕,赵家便乐得推波助澜,如果秦历愿意取赵嫱为续弦,那他们赵家便可以一直攀着秦历。

只可惜,秦历一直不愿意松口娶赵嫱,但秦历又一直没有娶新妇,便让赵家一直觉得还有机会。

这次赵嫱却摇摇头,“我就是来买胭脂的,就是牛小姐在镇上开的那家胭脂铺子,当真好用,家里的婶婶/嫂嫂、姐妹们都托我带些回去呢。”

秦历不耐的听她说完这些,拱手道,“那如此,就请二妹自便了,我还有事情,先走一步。”

秦历匆匆离去,去镇上酒楼见一个人,来人是他在京城瓷器铺子的掌柜,也是他的一位好友,叫何诚。

何诚父亲是做官的,家中兄弟众多,虽然凭本事考上了秀才,但他是二房所出,官籍弟子的抢不到,为了日后的生活,便开始学做生意。

正好当时秦历要开新的铺子,两人便一拍即合,秦历聘何诚为掌柜。

“故之。”

故之是秦历的字,他从前也是读书人,他的先生在他考上秀才后,替他取了这个字,可哪知道他之后便弃学回家从商了,这可差点没把他的先生气死,断言以后再也不见秦历。

秦历推门进去,便见何城急忙从椅子上站起来,亲热的喊着他,秦历快不走过去,将他推着坐下,“你我之间,何需客气!”

何城从善如流坐下,秦历喊来店里的小二,照着招牌菜点了几道菜,小二记下这些菜后,又机灵的推荐酒楼的新菜,“秦爷,您有段时间没来了,咱们店里新上了一道清蒸整鱼,不知道您要不要来一条试试?”

“哦,我倒是不知道,那便来一条。”秦历听小二这么说,便依言点上了一条。

小二下去了,何城开口说起瓷器铺子的情况,“早两个月倒是没什么生意,大户人家都没有从外面买瓷器的习惯,小户人家不敢踏进咱们店里,我这心里正没底的时候,来了几个僧侣,要买一些宝瓶,后面来买东西的多半还是寺庙僧人,道观的女观和道士。”

“虽说生意不错吧,就是长久以往,咱们就是专门做道士僧侣的生意了,我这……”何城摸摸脑袋,剩下半句吞下去,其实就是他就觉得不太舒服。但东西卖出去了,钱也挣,他若是觉得不舒服,是不是有些不知好歹。

秦历听闻后眉头紧簇,他倒不是觉得只做这些人的生意不好,只是这些人的市场还是太小了,要支撑一个店铺,不能只靠僧人和道士。

还是要打破现在的僵局,不知道沈大姑娘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呢?莫名,秦历就想起了沈慈心,她是一个十分有巧思的姑娘。就是赵嫱提起的牛小姐的胭脂铺子,听说也是她帮着开起来的,还顺利把瓷盒卖给牛小姐。

但是那日她的失落,她的不高兴,秦历明明白白的看在眼中,她是否还会跟自己畅所欲言?

“故之,故之?”何城见秦历蹙眉不说话,神色难得有些呆滞,连连喊他。

秦历回过神来,看着何城,鬼使神差的问了句,“立诚,若是你娘子生气了,你怎么哄她?”

何城没想到秦历问了个毫不相干的问题,而且还是关于他怎么哄娘子?这问题,难不成是秦历有了心仪的女子,这可是天上下红雨了,第一次见秦历有在意的女子,何城立刻把生意的事情抛到一边,“怎么,故之,你惹哪个女子生气了,想求人家原谅。”

秦历被他这么盯着,脸上一热不自然的撇开脸,不予多解释,只让他赶紧说怎么哄夫人便是。

“当然是送东西,金银首饰,布匹绸缎,胭脂水粉,什么好便送什么。”何城与妻子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感情不一般,说起这些信手拈来。

秦历若有所思点点头,何城还想借机再问问那姑娘的情况,就听见小二敲门送菜进来,打头的便是新的菜,清蒸整鱼。

这还是何城第一次见这么长的一条鱼,完完整整的蒸出来,放在桌上差点占了半张桌子!

“好生厉害的鱼!”何城从京城来的,都没有见过这样的菜,难免惊讶。

小二与有荣焉,这可是他们酒楼现在镇店之宝,来这儿点这道菜的,就没有不惊叹的,便开口滔滔不绝的介绍这道菜,“咱们这可是取五斤重的河鳗,从头到尾没去掉一点。”

不同于何城,秦历第一眼更注意的还是这道菜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