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风云再起3)(3 / 5)
而仆固怀恩与回纥军的联合,更是让人胆寒。他们像是一把利剑,直指唐朝的心脏。他们的目标是跟随吐蕃军之后,给予唐朝致命的一击。
然而,唐朝并没有坐以待毙。唐代宗迅速调动全国各地的军队,准备应对这场空前的危机。朔方军、河东军等主力军,如同唐朝的脊梁,坚定地站立在那里。河北、中原、江淮的藩镇也纷纷出防秋兵支援,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每一人都是唐朝的希望。
郭子仪,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再次担起了统领大局的重任。他调兵遣将,周密部署,试图抵挡这场入侵。右金吾大将军李日越率领禁军屯驻盩厔,对抗那些附庸军;同华节度使周智光屯守同州,鄜坊节度使杜冕屯守坊州,他们面对的,是战斗力中等的党项军队。
而最为关键的,是奉天。吐蕃与回纥的主力军,将在这里与唐朝进行一场生死较量。先锋官叶尘和蒙姬雪,他们肩负着保护奉天的重任。他们知道,这一战,关乎着整个唐朝的命运。
战斗开始了。叶尘身先士卒,率领两百精锐铁骑,如同狂风骤雨般冲向敌军。他的勇猛和果断,让士兵们士气大振。他们生擒了吐蕃将领,而自己的军队,竟然无一伤亡。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然而,吐蕃军并未因此而退却。他们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蒙姬雪和叶尘坚守阵地,他们用投石车和弓弩,远程大量杀伤吐蕃军。吐蕃军伤亡惨重,但仍然久攻不下。
夜幕降临,叶尘带领军队发动夜袭。他们如同暗夜中的利刃,悄无声息地斩杀着敌人。这一夜,吐蕃军被斩首一千余人,生擒五百余人。奉天城下,唐蕃大战二百余回合,每一次交锋,都是生死的较量。唐朝的天空被狼烟所遮蔽,战场上,唐军如猛虎下山,斩首五千余级,消灭吐蕃敌军一万余人。这震撼的一役,让吐蕃元气大伤,不得不暂时撤退,唐军终于在这场生死决战中取得了首胜。然而,战争并未就此结束,吐蕃并未死心,转而攻向奉天。奉天城坚壁清野,吐蕃久攻不下,便移兵至醴泉,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火焰连天,百姓哀嚎遍野。与此同时,党项也在同州一带肆意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然而,乱世之中,英雄总会出现。蒙姬雪将军挺身而出,她率领的军队如疾风骤雨般击败了党项,缴获了大量的战马和军资,一路追击至鄜州。就在此时,仆固怀恩和回纥联军正意图发动新的攻势,却不料仆固怀恩突然暴病而亡。这个消息如同一缕春风,给唐军带来了希望。
郭子仪,这位老将,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深知吐蕃与回纥虽强,但并非无懈可击。如果分化他们,或许能让他们自行退兵。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影——药葛罗,那个在安史之乱中与他并肩作战的回纥将领。他决定派人去联系药葛罗,试图说服他。
于是,李光缵等人被派往回纥军营。他们向药葛罗传达了郭子仪的意愿:“郭令公想知道,回纥与唐朝的深厚情谊,为何会被小人挑拨,对大唐发动进攻?”药葛罗听到郭子仪的名字,震惊不已。他疑惑地问:“郭令公还活着?他在哪里?”当李光缵告诉他郭子仪就在泾阳时,药葛罗无法相信,因为仆固怀恩曾告诉他,郭子仪已经死去。
为了证明郭子仪的生死,药葛罗提出要亲自见一见他。李光缵回到唐营,向郭子仪报告了这一切。郭子仪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说:“如今我们兵力不足,而回纥兵强马壮,硬拼并非上策。我与药葛罗有旧,如果我亲自去见他,或许能化解这场危机。”将领们虽然担忧郭子仪的安危,但也都认同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策略。
于是,郭子仪决定亲自前往回纥军营。他带着几名亲兵,毅然踏上了这条充满危险的道路。而他的勇气和智慧,最终赢得了药葛罗的尊重,也让回纥军队选择了撤退。这场危机,就这样被郭子仪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化解了。在夜幕降临的时分,一名身穿金色铠甲的将军站在月光下,他的目光坚毅而深邃。这便是大唐的元帅——郭子仪。有人上前,带着一丝急切,提议他率领五百名精锐骑兵共赴战场。然而,郭子仪却摇了摇头,他沉声说:“我此行,只需叶尘和几名忠诚的骑兵相伴。”
在月光的映衬下,郭子仪的身影显得愈发高大。正当他准备跨上那匹黑色的战马,他的儿子郭晞突然飞奔而来,挡在了他的马前。郭晞的目光里充满了担忧和焦急:“父亲,您是大唐的元帅,您的安危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那些敌人如同虎狼般凶猛,您怎能亲自冒险深入敌营?”
郭子仪停下了动作,他深深地看着郭晞,声音里透着一丝无奈和坚定:“儿子,你可知为何我们兵力处于劣势?”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正因为我们兵力不足,一旦交战,胜算渺茫。到时候,不仅你我父子难逃一死,整个大唐也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此行,我并非为了寻求胜利,而是为了探听敌情,寻找破敌之策。只有如此,我们方能在这场危机中求得一线生机。”
郭晞听后默然无语,他知道父亲的决定无法更改。于是,他默默地为郭子仪整理着战甲,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