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1 / 3)
火锅店里闷热而潮湿,在昏黄的光影下,只见洪长江和张淑芬坐在店里,沉默的如往常一样,低头剪着干辣椒。
这时一个男人,身穿黑色斗篷,看不清他的脸,举着一把菜刀,从背后悄悄地走向了夫妻俩……
“爸爸,妈妈,看后面!后面有人!”双喜不停地大叫,但喉咙里发不出声音,她挣扎得动弹不得,如同被人捆住了手脚,死死地绑在床上。
“妈妈、爸爸!啊……啊…”双喜一下子惊坐起来,房间里空无一人,电视还开着,闪着满屏雪花。她后背已湿透,刺骨凉意直冲大脑,她已记不清这是父母走后,多少次做见到父母遇害的噩梦了。
她起身打开台灯,倒了杯凉水喝下,瘫坐在沙发上,又陷入了往日的回忆中:
1984年,在国家劳动制度松动后,洪长江为了陪伴妻女,也顺应着当时市场经济“下海”的热潮,在单位办了停薪留职。
“双喜,这下好了,以后爸爸就可以在家长期陪你和你妈妈了。”洪长江对双喜说。
张淑芬接道:“是啊,你跑了这么多年船,也该上岸过过正常生活了!这些年你不晓得我有好辛苦。”
双喜一听爸爸以后不跑船了,都在家陪她可乐坏了:“我今年高二,那等我高三考完了,你带我和妈妈出去旅游行不行?我们一家人还没出去耍过呢!胖娃儿这个暑假他爸爸带他去了小三峡!”
洪长江哈哈大笑:“那有什么问题!我带你们去大三峡,不不,我们去九寨沟,那里叫什么香格里拉,据说那里的水美得很,是五颜六色的,比三峡的水还要漂亮!”
张淑芬也满眼笑意:“双喜,你好好读书,复习,等你考上大学,我们就去!不,等你考完就去!”
…………
洪长江停薪留职后,将原有的“淑芬面馆”,改成了“红双喜火锅”。
店门口还是保留了小面摊儿,淑芬小面卖早市,中午和晚上就主要卖火锅。就这样,一家人就在店里从早到晚地忙碌了起来……
在重庆这座火锅发源地,没有两把刷子是不敢开火锅店的,洪长江就是靠的在江上跑船多年,尝遍百家味道,自己独家研发的秘制底料。
传说火锅本也是起源于那些在长江上风里来雨里去的船工。
当时船工位于社会最底层,劳累贫苦,见牛下水(毛肚、牛血旺、牛肝等内脏)没人吃,就捡来或象征性的给几个钱买来,和着牛油,加上萝卜、豆芽等小菜,洗干净后放在锅里,加一些老姜、盐巴、辣椒花椒一锅煮了,辣的酣畅淋漓,一天的劳累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花椒一定要多放,因为有驱寒除湿的功效,这也成了重庆火锅的一大特色。
洪长江的秘方,还加了十多种香料,辣椒就有子弹头、七星椒、朝天椒、二荆条等好几种进行配比,既香又辣;红汤翻滚,浓烈的牛油底味中,扑面而来的是麻辣鲜香刺激鼻腔,而后又是厚重回甘的浓郁气息,香气四溢……
红双喜火锅刚开张的时候,堂内六张桌子就坐不下,有多少人都是走在街上,闻着这香气,一路流着口水寻来的……
夏日的夜晚,店里总是座无虚席,每一桌都翻滚着灼烈的红汤。
重庆崽儿爱打着赤膊,边吃火锅边划拳抒发兄弟情义,酣畅淋漓;还有一家男女老少围着火锅,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大快朵颐,其乐融融;对于重庆人来说,吃火锅就是拉进彼此距离的最好方式,没有之一。
火锅不仅是一锅沸腾的红汤,更是人们对于友情、亲情的最接地气的表达方式。在店里耳濡目染的双喜,当时觉得,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刻,也许就是在一起吃火锅吧……
因此她每天放学做完作业后,就爱在店里帮忙跑堂子、端菜擦桌子。但不管店里有多忙,洪长江都会把双喜赶回楼上屋里,让她专心复习考大学。
经过一年多的用心经营,红双喜火锅已成了渝中火锅的名店,食客络绎不绝,洪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家里陆续置办了冰箱、彩电,洪长江也开始酝酿扩店的计划。不过双喜发现,自从家里日子好了之后,二爸洪长河上家里来要钱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了。
记得那是85年7月的夏日,双喜刚高考完,洪长江夫妇做着带双喜去九寨沟旅游出行的准备,异常忙碌。
洪长江在店里培训伙计、交代走后的注意事项,张淑芬忙着买火车票、收拾行李。双喜则沉浸在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以及这一次珍贵的一家人旅行的期待中,楼上楼下上蹿下跳的帮忙。终于忙到快凌晨,店里食客都走得差不多了,一家人才坐下来,煮了个小锅,吃晚饭。
“双喜,这一次爸爸妈妈可是离店一个星期哦,专门带你去旅游,希望你这次能上第一志愿,也不枉费爸爸妈妈对你的嘉奖。”洪长江给双喜碗里夹了一块老肉片盖在饭上,笑嘻嘻的说道。
“哎呀爸爸你好烦哦,未必没上第一志愿,你还不带我去了吗?你可别忘了,你自己说的要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