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章:受百家米(上)(1 / 3)

加入书签

前情

广西桂城有一座著名的原始深山名叫瑶山,瑶山地处群山腹地,四周密林耸立,山头上常年烟雾缭绕,远看似仙雾弥漫很是漂亮。

瑶山脚下有着一个并不富裕的村庄就叫瑶庄,村子里住着稀稀拉拉的二十几户人家,几乎与世隔绝,直到90年代初国家派人过来修好了路才得以使村民有机会走到外面去。

听师父说我是被一个村民从外面捡回来的,捡回来的时候小小一个裹在襁褓里,看起来奄奄一息不好活命,于是便将我送到了山庙,彼时山庙里只住着师父一个人,师父一眼就看出我是天生七杀命最是适合继承她的衣钵,于是便将我养了下来。

师父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婆婆,附近谁家有个不寻常的事情解决不了的都会来求师父,但凡不害德行不伤天道的事情,师父能出手就出手,然后换来几斤大米几斗油养活师徒两个。长此以往,师父门下聚集了一大帮俗门信徒,大家都管师父叫做“仙娘婆”。

师父给我取名“守山”,说是要我将来无论去到哪儿都不能忘了瑶山,瑶山是仙娘婆的根。

我打小便跟着师父朝山拜神,修习玄门道术,但凡是师父教的,我一学就会,但是师父从来没有带我进过瑶山,师父说仙娘婆只拜山不进山,一生一世守护山门就好。

直到我长到15岁,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师父说她要进山了,让我不要去寻她,替她好好守着山门,守护山下的村民。那天晚上之后,我在山脚下等了三天三夜都没能等到师父,我便知道师父真的不会回来了,于是山庙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正文】

第一章:受百家米(上)

师父走后一个月,庙里的米面粮油已经所剩不多,说来也怪,近来来山庙里拜山的人竟是一个也没有,所以自师父走后的一个月里守山一颗粮食也没挣到。

虽然瑶山上有很多山鸡野果,村里的人也常常会上山打猎采食,但是山庙有规定,仙娘婆不能进山,所以为了不饿肚子,守山只好尝试着在山庙后面的荒地里开垦种菜。

这日早上扫完尘,守山将及腰的长发用竹筷簪起,利落地挽起袖子拎着锄头就去了荒地。守山见过附近的农妇种菜,估摸着自己将地松一松,浇上水就可以下种子了,这种子还是师父留下的。

山庙后的荒地不大,总共还不足二分,地的两侧一共有五颗参天大树环绕遮阴,阳光从繁茂的树杈枝叶里散落,既不会不及阳也不会过阳,极午时刻,守山在这里都没觉得炎热。

地虽不大,可要是种得好,应该也够守山吃上一段时间了,守山心里很是开心,一边挥舞着锄头一边情不自禁的哼着师父教的瑶山曲。

瑶山脚下,守山的歌声一起,四周就有清风不断送来,周遭的气流似乎是被守山的歌声吸引,温柔地环绕着守山将她的发尾吹得上下摇曳,守山感觉到似乎有一双温柔的手在轻轻地抚慰着自己,就像小时候师父的手那样。

守山回身抬头看向了瑶山山顶,山顶上依旧是云雾缭绕,仔细看,其实是无数股五光十色的光芒闪闪盘旋在一起犹如白色的迷雾,只是凡人之眼看不见而已。

守山向着瑶山,双手合十俯身行了一礼。

荒地里有不少碎石头,不是很好处理,守山用锄头来回挖了好几遍都还没挖干净,第一次干农活,一时半会还没有找到诀窍。时间长了,守山便觉得有些费力气,于是干脆放弃锄头决定用手将地里的石子一个一个捡起来。

守山蹲下身,头上有碎发散落,白色的长袍拖在地上卷起了不少泥灰。守山将捡好的石子放在身后的篮筐里,很快篮筐便装满了。

守山晃着小小的脑袋四处瞧了瞧,起身抱着装满石头的篮筐走到田垄右边其中最小的一个树下,将筐里的石子一垒一垒的摆在树根底下,很快就将树围成了一个圈,正好给树做了个小围栏。

装满石头的篮筐有些重,守山抱着它很是费了些力气,摆完石子之后,守山身上冒出了细汗,脸上也开始微微泛红,她瞧着堆好的小围栏忍不住嘴角上扬笑得很开心,两只眼睛笑起来弯弯的很是可爱。

守山拍了拍手想将手上的泥垢拍掉,低下头这才发现自己身上的袍子已经脏了,上面多了好多泥灰。守山有些懊恼地用力搓了搓,结果却越搓越脏,顿时后悔不已,早上该换身衣服再过来。

正当守山懊恼着搓袍子的时候,前边忽然传过来一阵叫喊声,守山仔细一听,好像是有人在叫师父。守山连忙停下,赶紧去水池边上洗干净手,快步跑回庙堂。

原来是村里的王婆婆。王婆婆之前和师父常有来往,待守山也如亲人。此时王婆婆胳膊上挎着一个小篮子,站在门口左顾右盼,疑惑今儿师父怎么还没出来。

守山从山庙的后门进入,赶忙上前将王婆婆请进门。师父不请人外人不进门,这是山庙里的规矩,附近的乡亲都懂。

“守山啊,你师父呢?”王婆婆进门后四处看了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