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章(1 / 2)

加入书签

李毅被主子这话惊了一下,他赶忙跪地,“主子,属下冤枉,您明鉴,属下绝无此心。”

杀凌小姐他敢,杀夫人?

“属下,属下…”李毅支支吾吾,方才与青松打趣的好口才仿佛一下就没了。

他本就是五大三粗的莽汉,早年丧父,幼年带着瞎母讨生活,多亏主子收留他。

给他饭吃,救他老母,教他武艺,可谓他李毅的再生父母,他不愿主子对他有一点误会,只能口笨拙舌的解释。

青松见状,也赶紧跪下,完了,他嘴欠了。看这样子,主子对后院那位早有安排,早知道他插什么嘴啊,弄巧成拙了不是。

李毅这傻大个儿也是的,大喜的日子杀什么杀,多晦气啊,这下倒好,触了主子的眉头了。

谢渊稳坐不语,看着跪下后面色苍白的李毅与青松,缓了片刻方才开口,“我与凌小姐虽无夫妻情分,但既然她入我谢家门,就该为我所庇佑。”

“她一日不背叛我,一日便是谢夫人。”

“你们都是本将的左膀右臂,虽不必听从凌小姐,但也不可生灭她之心。”

“若有一日她当真存了背叛之意。”谢渊垂眸,眼底隐有狠厉之势,“自有本将军亲自动手。”

“可懂?”

“属下明白,请主子放心。”李毅与青松齐声回答,唯恐迟了半分。

主子霁月风光,不愿牵扯无辜之人,先送退婚书,再送和离书可谓给凌氏女留足了退路,眼下再相护,留了她一条命已是太过仁慈。

不过正是这样,他们做属下的才愿为他肝脑涂地,拼死相护。

“下去吧。”

“属下等告退。”三人一同行礼,不敢再多言。

夜已深,属下走后谢渊也却没什么睡意,他看着暗卫送来的消息,指尖清点桌面,不知再想写什么。

回过神儿后临了一帖九华章,写到最后一句鸾鸟潜壑,阴阳位移,时不当兮时,谢渊不由得攥紧玉笔。

忍,他现在在朝中势力尚未做大,还需潜伏忍耐,希望真有那日,时为我待。

将毛笔随手一扔,谢渊便起身向门外走去,这流星似的步伐与折了双腿的传闻大相径庭。若有人看到此景,恐是要惊掉下巴。

而下一瞬只怕是要疑惑,不是说定安将军废了双腿吗。

定安将军谢渊,乃是镇国将军谢不衡之孙,勇毅大将军谢麟之子。

谢渊是谢家的长子长孙,但五岁那年生了场大病,谢家听道士批语,生门在北,于是派人护送谢渊离京北上求生。

那道士当真灵验,谢渊果然活了下来,之后多年习武,于十六岁随父征战沙场,大大小小战役无数,不过四年时间就从沙场小兵到二品将军。

这晋升速度让人浮想联翩,是不是借了谢家长辈的光。

不过战场上可不是讲亲缘关系的地方,你行你就能活下去,本事过硬人家才服你,你没真家伙那只怕要在地府讲关系了。

谢渊凭借一身好武艺好智谋,在军中威望直逼祖父镇国将军谢不衡,隐隐凌驾于众将之上。

常言说的好,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摸爬滚打多年,按说谢渊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二品将军了,自然深受皇恩圣宠。

只是前人也曾警示过,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大宁朝开国至今,边境一直纷扰不断,尤其最近二三十年,因为内部原因,隐有落于下风之势,所以近些年武将一直受到重用,陛下对武将也一向宽容。

不过这两年似乎严苛很多,转折点应是在去年开年时定安将军一场三险谷之战,以少胜多,折了匈奴三万人还有两员猛将。除此之外,身陨的还有一位最受宠的王子,是单于最疼爱最重用的下任继承人。

此战过后,大宁朝大胜大捷,朝臣们讨论后,一致认为塞北边境至少可以和平三年。

不过坏也坏在了大胜上,本朝官场有句调侃之言,文臣看周,武将看谢。谢家在朝多年,说句在军中一呼百应觉不为过,顺成帝早看谢家不顺眼却又碍于战时无人可用。

眼下借大胜之际,正好可以培植自己的心腹之臣,打破谢家独大的局面,于是便派了心腹之臣做监军去找些谢家的错处。

这监军刚到滁州,就被谢渊借着打扫战场开开眼界的由头拉上了战场。

结果就是谢渊突然上表文书,监军贺文清贺大人一行人不顾路途辛劳,身先士卒上战场,可惜遇敌军埋伏,与谢渊等将奋勇拼杀后仍不敌众,为大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谢渊自己为救监军大人也身负重伤。

陛下怎么可能会信,于是派了太医来给谢渊看病,结果是什么众朝臣不得知,只知道定安将军是被抬回来了。

听说双腿已折,怕是废了,不然铁骨铮铮的汉子怎么能让人抬回来。

不过自回来后谢将军再没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