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2 章(2 / 2)

加入书签

半个月就能吃了。”

杨爷爷做的多,袋子不好装,他去杨红岩摊子上找了一个放橘子的竹筐子,让老板给他装筐子里头。筐子底下先铺一层麦秸秆,摆好一层裹好的鸡蛋,再撒上一层麦壳作间隔固定,再摆下一层鸡蛋。

杨爷爷把半筐变蛋搬到杨红岩摊子上,让他先放起来,然后一身轻地在街上溜达,过年需要的东西可多着呢。

路过调料摊子,杨爷爷又停下了。过年要做不少东西,要待客做菜,调料是少不得的,这东西不怕放,价格又稳定,没什么讨价还价捡便宜一说,杨爷爷就先买了。

“哎呀,鸟枪换大炮了!”杨爷爷经常在街上转悠,跟摊主都熟悉了,两人说话就免不了开些玩笑。

调料摊子以前是用的传统的碾子,脚踩着碾的,虽然人是坐着的,但碾上一天膝盖也受不了。现在摊子上换了一个电动的碾子,样子还是那个样子,但不用人踩了,用了一个杠杆联动,通电就能一直碾。

摊主找了后头店铺,跟人家谈妥,拉了一根电出来。他现在只用时不时加调料进去,等碾好了把调料粉装出来,都能抽出空招呼顾客了。不止人轻松了,一天卖出去的量也更多了

杨爷爷让摊主装了一些碾好的辣椒粉、五香粉,又装了一些八角、桂皮、香叶、草果、茴香等调料,这个不用碾碎,装成料包炖肉用。

算好账,付了钱,杨爷爷提着调料包一转身就见杨奶奶站在他后头笑。杨奶奶提着一个竹篮子,里头装了一本老皇历和一本日历,也是刚买的。两人遇上了,就干脆一起走。

杨爷爷把调料包放在杨奶奶的篮子里,问她:“还要买啥哩?”

“先看看。”他们离得近,赶集容易,所以并不着急置办年货。两人就一起在街上逛着,看热闹为主。

“哎哟,这画上的小娃娃真俊!”杨奶奶挤到一个挂画摊子前,爱不释手地摸着一个挂画,画上两个胖嘟嘟笑呵呵的小婴儿,特别讨喜。

挂画摊子上还有各种风格的画,有古典书画类的,有明星画报类,还有解放军战士的,有风景画类的,都是印刷的,有大有小。按着杨爷爷的审美,他是想买那张雪中红梅书画的,这么高雅的风格才配得上他文化人的自我定义,不过杨奶奶翻看着小娃娃那张画看个不停,他也只好叫摊主把那张卷起来了。

杨奶奶拿着卷好的画筒子,跟杨爷爷说自己的打算:“这个贴小英床头,让她多看看,娃要照着长才好哩。”

两人经过卖香烛的摊子,又买了香烛和纸钱。这个是杨奶奶需要的,杨爷爷就站在旁边等她挑。杨奶奶看着香烛质量还好,就挑了几把,见摊子上还有灶王爷画像,就问摊主:“多钱请一张啊?”

“给你算五毛吧。”

杨奶奶听这价格实在,也就没有继续讨价还价。算好了总价格,她就把东西往篮子里装,杨爷爷从衣服内袋里掏出一叠钱,有零有整地数出来付给摊主。街道逛街的人和摆摊的人大都认识,就算不认识,聊两句,知道是哪个村子的,说几个村子里认识的人,关系就拉起来了。所以大家做买卖基本不会坑人,免得坏了名声,在村里难做人。

两人陆续买了干红枣、核桃、葡萄干和茶叶,等路过炒干货的摊子,杨爷爷见花生瓜子看起来不错,想买一点,杨奶奶就拽他:“还早哩,现在买了,等过年时就吃完了,等二十八集上再买都来得及。”

杨爷爷跟她商量:“少买一点,最近吃。等二十八集上再买过年吃的。”

杨奶奶见他真要买,就说:“行吧,你少买点啊!”

杨爷爷就跟摊主指着写了“金鸽瓜子”那个筐,说道:“这个称一斤。”一般瓜子是黑色的,这个金鸽瓜子是白的,跟袋子装的那个金鸽瓜子一个味儿,可比袋子装的那个划算多了。

杨爷爷把瓜子带回家,杨梅梅和蒋文文就多了一项新消遣——学习嗑瓜子。

大人各有嗑瓜子的方式。杨爷爷用指尖一捏,瓜子壳就开口了,把瓜子仁取下来吃掉。杨妈妈捏一颗瓜子,牙齿一咬,舌头一卷,瓜子仁就吃掉了。杨梅梅和蒋文文两个小孩子,既捏不开瓜子,也不会杨妈妈那样吃,只好又着急又生气地跟一个个小瓜子奋斗,学不来杨爷爷,就学杨妈妈,结果把一个瓜子仁连壳嚼成一堆渣了。

“你数一百个瓜子给我,数对了,我给你教一个吃瓜子的好办法。”杨妈妈特别潇洒地吐了个瓜子皮出来,又丢了一个瓜子进嘴巴,“喀嚓”一声,瓜子仁吃到了,瓜子皮吐掉了。这效率,可把杨梅梅和蒋文文羡慕得够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