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1 / 3)
杨梅梅半弯着腰站着,撅着小屁股双手一起把风箱拉得“哐哐”响,拉几下她就要问一下:“婆,饭好了吗?”
“拉风箱要慢慢的,火才旺。”奶奶在围裙上擦擦手,在灶前的木墩子上坐下,接过风箱慢悠悠地拉起来。
风箱有节奏地一下一下响,不缓不慢地,杨梅梅听着觉得心里也没有那么着急了,两只手掌撑着下巴蹲在奶奶身旁。
奶奶拿着小碳铲拨了拨柴火。玉米芯都堵在一起,风箱从火下方带来的风吹不上来,火就不旺。奶奶顺口念叨了一句:“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人要实心,火要空心,我知道的。”杨梅梅重复了一遍,表示自己确实知道。至于意思明不明白的,嗨,她哪里知道什么。
借着今天蒸馒头要发面,杨奶奶中午做了孜卷,省事。
发好的面团擀得薄薄的,上面倒上切好的菜,撒上调料和油,用手均匀得抹开,让面片的每一个角落都沾上馅。春上第一茬韭菜刚出来,杨奶奶割了一把韭菜,拌入炒好切碎的鸡蛋花,剁碎的粉条,把这春天最鲜美的味道送到舌尖。
铺好菜馅就开始卷了,这就好玩了。杨奶奶现在圆形面片的中心戳一个洞,然后向外围开始卷,等卷完了,案板上就是一个环形的菜卷了,用刀分出半尺长的段,一段一段移到刷油的木质蒸篦上。
当地管这个菜卷叫孜卷,面皮薄薄的,蒸起来很快,大锅上汽后放上开始蒸,有个二十分钟就熟了。韭菜鲜美的味道霸道地充斥在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向外蔓延。
锅里还一起蒸了一茶盘菜疙瘩。
早几天杨爷爷整菜地,菜地里还有半畦地的菠菜都给一起拔了,杨奶奶把它们择洗好晾着,今天早上剁碎了加面粉和成稠一点的面糊,全部倒在茶盘上整平整,跟孜卷一起上锅蒸。这两样都比馒头好熟,一起蒸个二十分钟就成。
趁着蒸的过程,杨奶奶就开始调蘸汁。不管是孜卷,还是菜疙瘩,吃起来都要蘸汁的。
“梅梅,婆婆去揪蒜,你乖乖坐着吃饼,不要靠近火塘玩火啊。”
“好!”
调汁子少不了蒜泥,家里的蒜收回来之后都是带着蒜苗的,放上几天,等叶子蔫了就给变成辫子,一整串挂在屋檐下,吃的时候揪一个下来就行。
杨奶奶剥好蒜,拿了石臼和捣蒜杵给捣蒜泥,杨梅梅看着好玩就目不转睛地看着。
杨妈妈趁空洗了几件衣服,晾完衣服就过来厨房:“妈,还要干啥?”
“你熟点油,我调汁子用。”
杨妈妈应了,就在案板下找到一个长柄的铁勺,那铁勺有大□□头大,杨妈妈一下子就倒进去小半勺油,把长柄杓伸进灶膛的火上热。
“咋放那多油!”杨奶奶一看那半勺油就心疼,捣蒜也顾不得了,打开橱柜取了辣椒面,往家里的油泼辣子碗里倒了些,把碗放在风箱上,“等会给辣椒里倒些。”
杨妈妈嘿嘿笑:“没有油不香。”不过等油热好了,她还是给辣椒上到了一大半,剩下的倒在杨奶奶放好调料的碗里。杨妈妈虽然不跟婆婆对着干,但她也有办法达成目的,等吃饭的时候,汁子分到自己碗里了,她再从辣椒碗里舀一勺辣椒油,那汁子红艳艳的,看着就香。
孜卷里那韭菜的香味引得人流口水,终于可以出锅了。
“梅梅去厨房外头,婆婆要起锅,小心烫到你了。”杨奶奶先把案板上的东西都挪开,把孙女赶到外面。
沉重的木锅盖揭开,蒸汽瞬间就充满了锅上方的空间,遇到了屋顶又开始向旁边跑,整个厨房就变成“仙境”了,云雾缭绕的。
随着蒸汽散出的还有食物的香气,杨梅梅站在厨房外面眼巴巴瞅过去,恨不得下一刻婆婆就喊她进去吃好吃的了。
家里人多,孜卷蒸了三层,搭了草圈固定蒸篦。
草圈顾名思义,就是草编的圆圈状工具,一般有半米高,大小比家里的蒸蓖大一圈,刚好卡着蒸蓖放。这会蒸笼还没普及,农村用的就是木板拼出来的蒸篦。第一层蒸篦放下去卡在锅里,两头对称地放上两个木头做的立方块,这木头块上放第二层蒸篦,然后依次往上叠放。像今天这样要用到三层蒸蓖的,就要用到草圈在外层固定,防止蒸篦歪斜倒塌。
蒸篦取出来放在案板上晾一晾,等不烫手了就把孜卷铲下来,切成手指长的小段,方便夹取。切好的孜卷放在大碗里,满满几大碗一起端出去,孜卷放在中间,每人一个蘸汁碗,自己夹着吃。杨梅梅是没有蘸汁的,她抱着自己的小搪瓷碗,里面放了几个切好的孜卷和她吃饭的小勺子。
“我也要汁。”杨梅梅正是喜欢事事向大人看齐的时候,她觉得等她和大人一样的时候,她就长大了。
杨奶奶就用她的小勺给她舀了一点汁子浇在碗里的孜卷和菜疙瘩上。
菜疙瘩也是切成了麻将那般的小块,堆在盘子里。杨梅梅的碗里放了几个小块,她用勺子舀着吃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