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3 章 相约省城(1 / 2)

加入书签

蹴鞠赛散了,宝妮坐在她爹的肩头上,一家三口不紧不慢、乐乐呵呵地往家走。

蹴鞠比赛失败一方的队长会被拍白灰以示惩罚。宗英娘子见丈夫的发鬓上还有些没拍掉白灰,便掏出帕子给他擦拭,庆幸道:“幸好是白鹤书院输了,若不然县老爷被人拍白灰,那该如何是好?”

宗英对胜负浑不在意,颇觉好笑地道:“你是没看到,我方比分领先时,把书院教谕、赛事公判给焦灼得呀,一个劲地给我使眼色,使得眼睛都快抽搐了,我就故意当没看见,可把他们给急的啊,哈哈哈!”

好在最后县府队赢了。赛事公判在县府队领先时,稍稍提前了一点时间结束了比赛。这点小动作当然没人追究。

宗英娘子跟着好笑:“你可真够促狭的!”接着又把宝妮和胡文娇比爹、把后者气哭的事给说了。

女儿帮爹扳回一分!宗英越发乐不可支,颠着肩头上闺女,夸赞个不停。

宝妮跟着大笑。她喜欢现在的家,在爹娘身边,她可以尽情恣意地享受他们对她的呵护和宠爱。

……

宗英现在有了秀才功名,但秀才功名并非终身制,还要经受三年一次的学政考试,也被称为岁考。各省学政三年一任,通常在到任后的第一年组织科考,考试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八股文章一篇和五言八韵诗一首。

岁考之后,秀才便由学政重新划分等级,按成绩被分为“贡、廪、增、附”几等,其中成绩最好的被称为“廪生”,由朝廷按月发放粮食,成绩更为优异者还有机会被选为“贡生”,获得进入国子监读书的资格;次一等的被称为“增生”,朝廷虽不再发放粮食,但也可以获得奖赏,“廪生”和“增生”都有名额限制;最后一等的被称为“附生”,指仅获得入学资格的生员;至于没能入等的,则要被剥夺生员资格。

上回省城的四叔来信,让宗英尽快动身前往省城准备乡试。宗英拿到信后就去请教他的老师陆先生。

在他心目中,陆先生是真心关爱他并为他谋划的人,说话份量远重于他的亲爹和叔父。

陆先生帮宗英分析:“学政到任后,第一年会对所属府、州、县生员、廪生举行的考试,分别优劣,酌定赏罚。视廪膳生有缺,依次充补,其次补增广生。一二等皆给赏,三等如常,四等挞责,五等则廪增递降一等,附生降为青衣,六等黜革。你先参加岁考,考得一等廪膳生,这样你的吃穿用度不愁。此后不急,一步步来,我已帮你联系了在省城的旧友,让你先进省府的书院读书,再学上三年,到时你年满二十五,年龄正合适,参加乡试则更有把握。”

科举之路上有人指点,能让你少走不少弯路。宗英听从了老师的建议。

果然本省的学政到任后,在他巡视了各县的县试后便举行了岁考。宗英参加了岁考,如愿取得了奖赏,获一等廪膳生资格。

之后,宗英按陆先生的安排,独自前往省城,在陆先生所托的老友帮助下顺利入读省城的书院。

在省城,宗英没有住在他四叔家,而是自己在书院附近租了一套两进的独门独院的房子,年租金为八两银子。

待房子租好后,他便给在县城的媳妇写信:让她们举家搭乘胡通判家的便车,随胡家家眷的车队一道搬到的省城。

原来,胡县令因元宵灯节一案获得提升,现官至省布政使司通判。他与宗英在省城无意间碰上,两人都是独自一人先从县城赶到省城报导,在新环境下相处得越发熟了。

胡通判提议让两家的家眷相携搬来省城,宗英并不觉得此举是巴结高攀,如同对待友人般地痛快应下,更令胡通判满意宗英为人的爽利。

宗英跟胡通判提及了他的养父。宗英的四叔在省城的都指挥使司任都尉,官职上原来与胡县令同级,现在倒比胡通判低了一品,平时他四叔和胡通判在公事上并无交集。

胡通判有些意外宗英的养父为官身,有这样的身世背景,宗英竟从不对外宣扬。

……

在宗英离开县城后,宗成找到了白鹤书院。

月前,二大爷让宗成去山上的采石场做工。宗成牢记宝妮跟他说过的话,坚决不肯去。

二大爷被气坏了:能往家赚钱的大儿子,成了别人家的;其他不会挣钱的儿子,一个个的还不听他的话。关键是曾经的大儿子考中了秀才,族里奖励给了银子、给了上等的好田,可这些全没他的份!这让二大爷怎么不恨?

他越发严厉地管教起其他几个儿子。他对宗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宗成就是不去。

二大爷一气之下,下命不让家里给宗成饭吃。

宗成在村里强撑了些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拿着宝妮给他的钱,来到县城找宗英一家。

宗英此时已不在白鹤书院,但好在他在书院里大名鼎鼎,大家都知道他。宗成被人领到了宗英家在县城租的房子。

宗英娘子和宝妮看到蓬头垢面、脸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