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手足失和(1)【老太君案】(1 / 2)

加入书签

事发仓促,钟家几乎是征购了整个山城的素麻白布,发动钟府上下以及佬仙门加班加点连夜布置,紧赶慢赶赶了两天,终于大致准备好了。

老太君过世第三天,桥口的关卡打开了。

第三日,钟挽灵踏出玉兰居之时,只觉得整个上山城宗门内,就像是覆盖了皑皑白雪一般。只是这素白,似乎比霜雪更寒冷。

老太君的尸身也在第三日从祠堂移到了正堂布置的灵堂,由卜梦阁的司命们祈福安灵,钟林、钟炎、钟圭三家轮流守夜。期间,宗亲们可以前往吊唁,除了钟挽灵。

钟挽灵离魂之事太出名,老太君的遗体移到正堂灵堂后,钟林便不再允许钟挽灵再前往吊唁了。她只能远远地站在府门外,远远地看着隔着重重白幔的灵堂里的一切。

老太君乃是仙门主母,该说是褪去凡胎化仙而去,不能说逝世,更不能说死。

而,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老太君是耄耋之龄,是“全福”“全寿”“全终”之人,是不能哭丧的,要做喜丧。

钟挽灵知道这些规矩,可这场面是多么可笑。乐班们奏着或喜庆或庄重的乐曲,宛若这是一场寿宴,而非一场丧事。人来人往的人们脸上大多没有笑容,即便有笑,更多的只是无情和虚伪。而钟挽灵自己,就像一个不存在的透明人,与这些毫无联系的旁观者。她只是看着,她只能看着。她听着毫不搭调的喜乐,远远地望着堂中跪了满地的人。然后,再看着吊唁的宗亲们,看着夜幕渐渐降临,看着厅内的人渐渐散去,看着棺椁前的人一个个离去,剩下她的表弟。

钟挽灵无法无视,有股黑暗的心情在她胸中渐渐萌芽、发酵。“长子嫡孙”这四个字是那么可笑,却也是那么令她妒忌。不错,她不可否认,她产生了嫉妒的情绪,对这个她所藐视的头衔,以及头衔下的人。

“晚兰?”钟淑华吊唁完老太君,问候了下在灵堂中守灵的兄长,这才出了灵堂。出了灵堂,却在远处树下找到了一日不见的钟挽灵。

钟淑华是昨日傍晚才赶到佬仙门的,大部分仆役暂时被安排在外院,少数贴身侍从和夫人小姐们住在玉兰居,也就是现在属于钟挽灵的那个院子。

“晚兰,你怎么在这呢?怎的不在里面待着?外面夜露重,可是会着凉的。”钟淑华已经一天没瞧见她这个侄女了。她不知道钟林的禁令,钟挽灵便也没躲她。

钟淑华没多想,只以为钟挽灵是刚吊唁出来的,两人错开了。她抬头看了看天色,已然戍时了,有些担忧道,“你该不会还没吃饭的吧?”

钟淑华见钟挽灵不答话,心中笃定了猜测。她这侄女就是这般,脾气虽然不爆,但得又犟又闷。此番必然是跟谁生了闷气了,又在闹绝食,不肯吃饭了。两人在临安时,她就见过这丫头这样。真不知该庆幸,这孩子还有这点像个孩子;还是该无奈这孩子只有这点还像个孩子。

“走,跟姨娘回去,姨娘给你弄点吃的。”钟淑华拉起钟挽灵,一边走心里一边还盘算着。葬礼期间各院的厨子和食材都汇总到大厨房去了,也不知这玉兰居里还有没有多的食物,转念一想想起一个事来。“对了,傍晚你小阿公回来了。他们那应该才刚开伙,去那边吧,也顺便见见小阿公他们可好?”

这多少藏着一点钟淑华的私心。钟挽灵很清楚,但她不排斥。

在家族中,钟圭的名声并不好,许多人觉得他仗着是老太君的小儿子,恃宠而骄不务正业,不想着学习继承家业,整天就喜欢跟着乱七八糟的民间手艺人瞎跑。

钟圭早年也跟着兄长们一起从过军,却没有像两位哥哥那样做出什么功绩,反倒是伤了一条腿跑了回来。后来,他老婆也跟人跑了,留下孤儿寡父的。钟圭终于在佬仙门待不下去了,干脆带着两个女儿离开了佬仙门四处游历经商。不过,这个小少爷也没有经商的大才,赚得也不多,倒是江湖上狐朋狗友不少。逢年过节,还要时常回佬仙门找自己年迈的老娘亲要点钱。这一来二去,钟圭在佬仙门的名声更不好了。有人说他是“败家子”,有人称他是“废物”,也有人骂他是“小偷”“骗子”。

但,在钟挽灵微薄的印象中,小阿公却是个挺好的人。

钟挽灵与钟圭家的两个小外孙女董飞燕和董燕飞关系不错。

许是常年漂泊在外造就了这两姐妹独特的性格,钟挽灵觉得她们不像同辈的其他孩子那般拘泥于佬仙门这点小圈子,眼界宽广、开朗且洒脱。因此当钟圭一家回来的时候,钟挽灵时常会去银杏居找这对双胞胎姐妹玩耍。银杏居有许多玩具,秋千、跷跷板之类,都是钟圭亲手做的。钟圭对这对双胞胎姐妹视若珍宝,也对偶尔来玩的钟挽灵很不错。

钟圭一家所住银杏苑,便是他们家之前居住的小院,就在老太君院子柏寿苑的另一侧,也算是玉兰居的对门。

钟淑华牵着钟挽灵才走到附近,就发现几个院落中间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