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祸袭哈家(1 / 3)

加入书签

事情还得要从他爹说起,话说在蒙古国的一个叫万里坪县府,有一位叫哈大赤木尔的下万户将军。这位将军出生在世代显贵的将门之家,在县府拥有一座祖传的庞大庄园,而庄园外围方圆百里的牧场都是他家的产业。虽然这位将军家族地位显赫、家业庞大,但却延续着前几代阴盛阳衰的传统,尽管这个家族的历代主人公也像其他社会地位显贵的蒙古男子一样有群妻相伴,但代代钗裙都是“满树桃花结独苗”,就算能得到天公眷顾多一子,其中儿郎也会因“天有不测风云”而毁于一旦。照这么看来、这个家族似乎是中了代代单传的魔咒了。当然、代代有个儿郎继承祖业,已经是上天的怜悯了,哈大家的主人翁们也就释怀了。

在哈大赤木尔16岁的那一年,应征入伍一年的他已经是战功赫赫的百夫长了。正当家里人都为有这么一位能光耀家族门楣的好儿郎深感欣慰的时候,哈大赤木尔的家里发生了一件令全家人痛不欲生、肝肠寸断的不幸事故。

究竟哈大家里发生了啥那么悲惨?原来是他10岁的弟弟在童子军训武堂的一次训练中不小心堕马,被后面来不及避让的骏马踏成重伤不治身亡了。有人就会问、家庭地位那么显赫的10岁公子哥儿不正是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吗?吃饱了撑的也不会去那专门供人练武的地方闲逛啊!还要学人家去练什么武?这就是为什么马背上的民族如此强悍的原因了。马背上的民族无论是普通牧民、还是富贵的公子哥儿,都是以骑射出众为荣的。草原上每年都举办一到两场声势浩大的、名目繁多的赛马比赛。参赛者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报名就可以参与展示骑射技能的竞争。赛事组织者将比赛内容分别设有一里程竞速赛跑、五里程竞速赛跑、障碍竞速赛跑、马背上“路面拾宝”赛跑、马背上花式赛跑,此外还有钻火圈、“过刀山”、马上格斗、背射活动靶等高难度单项,每个单项又分为童子组、少年组、成年组等。每个项目都只分年龄段而不分男女,也不限参赛项数。只要是与自己同年龄段匹配或以上的项目都可以同时报名参加,也就是说、高年龄段的人不可以报名参与低年龄段的项目。获得每个单项的前拾名都可按不同名次得到牛羊马匹等不同的奖品,当然、没获得前拾名的人,只要完成了自个报名的项目,都是可以得到一份安慰奖的。所以、每到举办赛事,无论是大姑娘小媳妇、还是没到15岁的翩翩少年,(15岁以上的男子都入伍了)又或是奶气未退的学龄小童,报名都是很踊跃的,场面非常热闹。他们参赛的目的并不是只为了得到那些看起来挺诱人的奖品,而是为了展现自己过人的马上风彩。

特别是当时靠马上掠夺的蒙古人,在残酷的马上绞杀中深深地体会到人马合一的重要性。特别是后来威振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就更加认识到在广袤的草原上有着高超骑射技能的骑士是多么的重要。有鉴于此、他用武力统一了塞外草原诸部落、建立了大蒙古国以后,为了给前线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素兵源,在建国的初期、就在蒙古国境内各个县府筹建了童子军训武堂。

所谓训武堂、其实就是军校,由于这些学校是专为未来的士兵提高在战场上的格斗技能的。大家都知道、在残酷的战场上,如果技不如人,眨眼间就会丧命于对方的利刃之下。谁都想自己的子弟入伍后在战场上搴旗斩将、耀武扬威,建立功勋光宗耀祖啊!于是、有条件的权贵人家纷纷解囊送各自的儿郎入读。特别是那些将门之家,孩子满6周岁就送入学校,让他在训导员的指导下与小伙伴们练习摸爬滚打,演练克敌制胜的技巧。8岁开始练习在马背上舞刀弄棒,并了解各种兵器的使用要领和各种姿态的骑射技能。10岁就能像猴子一样在跑得飞快的马背上翻跟斗、竖蜻蜓、上下翻飞来回跳跃等高难马上动作。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疆域不大、兵源有限且在人们的印象中愚顽落后的蒙古国能横扫欧亚大陆的原因所在。

虽然大家都知道、把儿子送进童子训武堂入读,将来到了战场的生存机率会大很多,但不是想进去就能进得去的,除了要交不菲的学费外,还必须居住在县府的聚居地附近才行,因为学堂不设幼童寄读生。草原上的普通牧民也是想把儿子送进“学校”及早接受军事训练的,毕竟谁都不想自己的儿郎有去无回啊!但以游牧为生的家庭条件不允许啊!一家人风餐露宿温饱都难以为继,哪还有钱送孩子入学啊?加上居无定所、四处游牧。所以、明知孩子输在起跑线,将来到了战场打不过别人就会死的,也只能靠孩子将来在战场上自求多福了。所以、自铁木真创建的童子军训武堂发挥作用后,在征战中死的大都是普通牧民的子弟,而在征战中成长为各级军官的大多数都是非富则贵家庭的儿郎。要知道、蒙古国建国初期在铁木真的管控下,部队内部竞争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只要你是蒙古族的子弟,无论你是显贵的公子爷还是平头百姓,都是可以在征战中成长起来的。要说有所区别、也只是没进过童子训武堂的新兵要集中在二线预备队接受为期一年的军事训练,考核合格后才能到一线部队上战场建立功勋。

综上所述、当时汉人与蒙古人的最大区别在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