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章(1 / 3)

加入书签

谢思蘅想到这里,立即起身吩咐道:“流轻,你去把南叔叫来。我有急事要找他。”

“好。”流轻看到谢思蘅严肃的脸色得了吩咐立马向外跑去。

谢兼南是宣平王府的总管,是老王爷在世时收养的孩子。当年老王爷救下他后看他孤苦伶仃,就留在了身边,一直把他当心腹,而谢兼南也对王府忠心耿耿,

这些年来,宣平王常年不在府中,王府一直是交由他管理的,府里事务没有比他更清楚明了的。

叶迎看着面前的自家主子,此时眉头紧皱,似乎陷入沉思,她心知郡主心性正是在思考重要之事,也不敢打扰。

片刻后,流轻就进来禀告说南叔来了。

“让他进来。”谢思蘅走向外室的桌旁坐下。

谢兼南进来对着她作揖问候:“郡主。”

谢思蘅对着他摆手:“南叔。最近云州那边可有什么奇怪的消息?”

谢兼南看向谢思蘅不明道:“郡主指的是......?

“突厥。”谢思蘅直视谢兼南,目光斩钉截铁道。

谢兼南沉吟片刻细细回想起来,随后才对谢思蘅说道:“倒是有一些。据探子来报,这段时间大批突厥人似乎南下行商经贸,似是想与我们建立友邦,听说甚至到达河东一带。朝廷对这戍边贸易也颇为重视,也欲派刺史前往共同商议。”

河东?河东一带距离突厥边关路途还甚是长远,按道理来说哪怕经商往来也不会过了雁门关那一带,又为何突然来了河东?

谢思蘅她暗自揣摩。难道......这些人是冲着兄长来的?!

想到此处,再回想起前世的种种,似乎王府一切悲惨的遭遇就是从兄长出事之后。

“那云州呢?父王那边可有什么消息?”谢思蘅不放心继续问道。

谢总管想了想没想出什么不妥之处:“最近并没有收到王爷的消息。倒是朝廷最近传出要削减军饷一事。”

削减军饷?这之间究竟到底有什么联系?谢思蘅一时之间也没有理出头绪。不行,她必须亲自前去弄清真相。她对谢兼南吩咐道:“南叔,我要去一趟河东,我猜突厥南下可能另有目的,哥哥在那可能出事了。”

谢兼南看她神情不似玩笑,严肃问道:“世子?!世子怎会出事?”

谢思蘅站起来,紧盯着他吩咐道:“南叔,我现在没法和你解释太多。我必须亲自去一趟。你立即去召集府里的一批暗卫,我要立马赶往河东。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京城之中若是有任何消息立马派人传送给我,特别是关于兄长和父王的。至于之后怎么做,我会联系你。”

谢兼南间=见她如此吩咐也不敢多加耽搁,立马起身:“老奴知道了。现下立马安排下去。”说完立刻退下。

谢思蘅看着谢兼南的离开后,又对着叶迎交代:“叶迎,时间仓促,其中细节我来不及多说,你就和往常一样,这宣平王府的郡主就由你继续当了,一切见机行事。”

谢思蘅身为王府郡主,对外一直是身体抱恙。昔年王妃在怀孕之时,因遇上先太子出事惊了胎,导致腹中胎儿早产。又因王妃怀的是双生胎,这先出生的世子倒还算健康,可这妹妹就不行了,不知到底是在母体时的补养不足还是被惊了胎的缘故,这郡主生下来后就身子骨一直不好,这一遇着风就不行。王府也只能一直把她养在闺房里,一直不对外见客。所以这世人几乎是没怎么见过这宣平王府的郡主。

但是谢思蘅只是刚出生时身子骨不好,三岁之后就慢慢养好了。后来为了让她强身健体,王府还特意让她习武修身,至于外界的传闻也一直没有澄清,不过这些年来倒方便了谢思蘅行事。

叶迎听后道:“郡主放心,奴婢定会协助总管照看好王府,反而是郡主大病初愈,要多加注意才是。流轻,云顶,在外要照顾好郡主。”叶迎说完又对着两人嘱咐道。

叶迎心里自是万分担心,但她也知郡主向来是有主见之人,决定的事不由他人置喙。

两人点头,表示知道了。

谢思蘅和自家两位婢女换好男装后,立刻领着十几名暗卫向城外出发。

河东一带距离京都几千里,又一半是山路,快马加鞭也要将近七八日的行程。为了赶路,一路上谢思蘅他们很多时候都是风餐露宿。如今赶了四日的行程,终于到达晋州附近。

流轻把烤热的干粮和温汤拿过来递给谢思蘅:“郡主,给。”

谢思蘅接过干粮和水,不假思索的就咬了一口。她其实身子还没彻底恢复,如今为了赶路又骑了几天快马,呛了一些风,吞了一口干粮喉咙就像火烧一样。她急忙拿过水就着吞了下去。勉强把手中的干粮全都吃完,现下情况轮不到她挑挑拣拣。

她对着一旁伺弄火堆的侍女喊了一声:“云顶。”

云顶听到自家主子的声音,立马丢下手中的柴火转过来:“郡主。”

谢思蘅对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