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二章 国外鉴宝(1 / 2)

加入书签

直播间弹幕瞬间爆炸,各种疑问和调侃层出不穷。

程子秋微微一笑,开口道

“兄弟们,这其实涉及到一个海外文物回流的现状。”

“很多中国的古董,在过去的历史时期,因为各种原因流失海外。现在,它们又通过各种渠道,出现在了海外的市场上。”

“那主播能看出哪些是真货吗?”

一个id叫做“想你的夜”的网友问道。

“尽力而为吧。”

程子秋谦虚道。

“毕竟隔着屏幕,很多细节看不清楚。不过,我可以教你们一些简单的鉴别方法,让你们少交点智商税。”

这时,张强拿着手机,哆哆嗦嗦地指着一个摊位上的青花瓷瓶。

“主播,主播,您看这个怎么样?这可是老板说的,正儿八经的元青花,只要八百美刀!”

程子秋看了一眼,差点没把隔夜饭喷出来。

“八百美刀?兄弟,你这是要体验一把倾家荡产的滋味啊!这玩意儿,地摊上五块人民币一个,不能再多了。”

“啊?不会吧!我看着也挺像那么回事的啊!”

张强的声音越来越小,显然他自己也开始怀疑了。

“得了吧,兄弟,你看这青花,颜色艳得跟涂了荧光剂似的,真正的元青花哪有这么刺眼的?这玩意儿搁紫外灯下一照,估计能亮瞎你的钛合金狗眼!”

程子秋毫不留情地吐槽,直播间里顿时充满了“哈哈哈哈”的弹幕。

“这……这真是假的啊?”

张强一脸懵逼,拿着手机的手都有些颤抖。

“老板跟我说这是他祖传的宝贝,是从中国一个王爷的墓里盗出来的……”

“盗墓?斯坦福大学附近还有这业务?怕不是从义乌批发市场盗出来的吧?”

程子秋的话语中满是调侃。

“你想想,老外懂个屁的元青花,他们连饺子和馄饨都分不清,还指望他们能鉴别瓷器?”

【主播,你说的太对了!】

一个id叫“考古系老司机”的网友发弹幕道。

【这些假货基本上都是咱们中国人卖过去的,然后被老外高价卖回给我们,简直就是一笔无本万利的生意!】

“可不是嘛!”程子秋接茬道,“这就叫出口转内销,经济循环嘛!就是这循环,循环的都是咱们的钱!”

程子秋这番“出口转内销”的言论,彻底点燃了直播间的气氛。

【主播牛逼!一针见血!】

【这波分析,我愿称之为最强!】

【强烈建议主播出一本《海外捡漏指南》,我第一个买!】

【倾家荡产警告!】

张强也从最初的懵逼中回过神来,尴尬地挠了挠头。

“看来我还是太年轻,差点就上了老外的当。”

“没事,兄弟,交学费嘛,人之常情。”

程子秋笑着安慰道。

“下次注意点,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噱头给忽悠了。”

“嗯嗯,一定一定!这次多亏了主播,不然我这八百美刀就打水漂了。”

张强感激地说道。

程子秋摆摆手“小意思,举手之劳。咱们继续逛,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宝贝’。”

说着,他便示意张强继续往前走。

张强一路走,一路拍,镜头扫过琳琅满目的“古董”,就像在展示一个大型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斯坦福分部”。

程子秋则化身鉴宝大师,金句频出,直播间里的弹幕也跟着热闹起来。

“哎,兄弟,你看这个玉镯子,说是乾隆年间的,要价两千美刀,你觉得值不值?”

张强把镜头对准一个通体翠绿的镯子,一脸期待地问。

程子秋瞥了一眼,嗤笑道

“乾隆年间的?我看是前年义乌批发市场出来的吧!这玩意儿,塑料感都溢出屏幕了,两千美刀?你不如直接去抢银行!”

“啊?这……这真的是假的啊?老板说得天花乱坠的,我还真以为捡到宝了呢!”

张强一脸的失望。

“兄弟,听哥一句劝,这地摊上的东西,十个有九个是假的,还有一个是高仿的。你要是真想买古董,就去正规的拍卖行或者古董店,别在这儿瞎折腾。”

【主播说得对!这些老外就是欺负咱们不懂行!】

一个id叫“反诈老王”的网友发弹幕道。

“可不是嘛!这帮老外,自己不懂,还装得跟专家似的,忽悠一个是一个。”

程子秋附和道。

接下来,张强又陆续展示了几件“古董”。

有青铜鼎、唐三彩、宋代字画,甚至还有一把号称是秦始皇用过的宝剑。

程子秋一一鉴定,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它们的真面目。

“这青铜鼎,一看就是新仿的,上面的锈迹都是人工做旧的,真正的青铜器哪有这么规整的锈迹?这玩意儿,估计是用模具倒出来的。”

“这唐三彩,颜色艳俗,釉面粗糙,一看就是现代工艺品。真正的唐三彩,釉色温润,胎质细腻,根本不是这种廉价的感觉。”

“这宋代字画,更是离谱,上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