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11章 箭已在弦,渡河,奇袭襄阳!(求追读)(1 / 2)

加入书签

襄阳城,某军帐内。

“刘豫州竟知襄阳城中,有我魏延这号人物?”

一名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与关羽有几分神似的年轻军候,正满眼惊奇的看着手中书信。

年轻军候便是魏延。

他手中所拿书信,则是刘备的亲笔手书。

刘备在信中极为坦率,直接了当表明了欣赏招揽之意,并将奇袭襄阳的计划和盘托出,请魏延率部做内应,夺门放刘备主力突入襄阳。

计划很大胆,却仅仅令魏延略感意外而已。

真正令他动容的则是,刘备这样名满天下,能为刘表座上宾的大人物,竟然知晓自己这么个蝼蚁般的小角色。

还屈尊亲笔修书,以极其诚恳的措辞招揽相邀。

甚至把奇袭襄阳这等关乎生死的计划,竟然毫无保留防范的坦诚相告。

魏延看着手中书信,心情是澎湃如潮,双手隐隐竟微微发抖。

“我家主公新得一位奇谋之士,是此人向我主举荐,称魏军候你有名将之才,且身怀忠义傲骨,不愿与刘琮蔡蒯三贼同流合污投降曹贼。”

“我主得知襄阳城中,还有军候这等悍猛忠义之士,心中自然是大为钦慕,故而令乾深夜渡江前来拜会军候,请军候助我主一臂之力,拿下襄阳!”

刘备也是实诚,既决定招揽魏延,便以诚相待。

于是临行前叮嘱孙乾,对魏延要以诚相告,不可虚言蒙蔽。

“奇谋之士?是我荆州哪位高士,竟知我魏延志向?”

魏延眼眸中掠起深深好奇。

孙乾却是一笑,眼神略带神秘:

“此人虽是我荆州人氏,却并非什么声名在外的名士,乃是隐居山野的隐士异才。”

“魏军候若是好奇,待事成之后,自可在襄阳一睹此人风采。”

隐居山野,隐士异才…

魏延愈发被钩起了好奇心,着实想看看是什么奇人隐士,竟对他这个小小军候如此推崇。

好奇心暂时压下,魏延深吸一口气,起身向孙乾一揖。

“我魏延对刘豫州景仰已久,只是碍于身份低微,未敢前去投效于帐下。”

“今承蒙刘豫州看得起魏某,以生死大事相托,我魏延岂能不以死相报!”

“烦请孙先生回禀刘豫州,延愿拼死一战,为刘豫州打开城门,助刘豫州一举袭取襄阳!”

孙乾长松了一口气。

襄阳,州府。

刘琮高坐于主位,正眉头紧锁,端详着那封亲笔信。

“异度,德珪,我们当真要归降曹公吗?”

“州中尚有带甲之士十万,我们就真没有挡住曹军,守住这份基业的希望吗?”

刘琮抬起头来,以近乎渴求的目光望向蒯越和蔡瑁。

显然他尚存一丝侥幸,不太甘心就此降曹。

“主公之雄才伟略,与袁本初相比如何?”

“我荆州军之实力,比之当年河北军又如何?”

蒯越捋着细髯,语气冰冷冷的反问道。

刘琮语塞。

“主公之才略不及袁本初,我荆州军之实力,亦是远逊于河北军。”

“以袁本初之强,尚且为曹公所灭,落了个族灭的下场,试问主公何来底气,能挡得住曹公的铁骑?”

蒯越语气中带着明显讽刺,似乎在讽刺刘琮的不自量力。

刘琮沉默下来,眼中的侥幸渐渐瓦解。

“主公既已向曹公献上降表,就不要再东想西想,犹豫不决了。”

“曹公何等胸襟,连那张绣都容得下,又怎会容不下主公。”

“反正这荆州主公也守不住,不如就献给曹公,安安心心的去许都享受荣华富贵,岂不美哉?”

蔡瑁也笑嘻嘻的为刘琮画起了大饼。

刘琮眼中掠过一丝苦涩,只得叹道:

“既是木已成舟,你二人力主降曹,我只能依你们便是。”

蔡瑁和蒯越对视一眼,会心一笑。

“只是那刘玄德已知晓此事,他与曹操乃是死敌,多半不会随我们降曹。”

刘琮面露几分顾虑,提醒道:

“倘若他闻知我们归降曹公,一怒之下翻脸率军来攻如何是好?”

蔡瑁神经立时紧绷起来,眉宇间流露出对刘备的忌惮。

蒯越却是淡淡一笑,不以为然道:

“刘备自诩仁义,为虚名所累,我料他顾虑着景升先公临终前托付,必不会对主公对手,发兵来攻襄阳。”

“以蒯之判断,刘备要么会顺汉水南下,去江夏投奔刘琦,要么会越襄阳南下,去抢占江陵。”

“若他选前者自然是最好不过,我们便可安心等曹公大军前来。”

“若他选后者,我们只紧闭城门不出,放他南下去江陵。”

“至于是今后是招抚刘备,还是讨灭刘备,都交给曹公决断便是。”

蔡瑁松了口气,脸上燃起自信:

“莫说那刘备迂腐,如异度所说,多半不会来攻我襄阳。”

“就算他真来攻,我城中有三万兵马,虽现下军心不稳,关起门来也足以坚守三五日,守到曹公大军前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