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常凯申调兵遣将,以厚兵力;楚云飞下令战争动员,开赴前线(3 / 4)
简单的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以及相应的保命经验。”
“担架队以及卫生队发展也较为迅速,不少的老百姓表示愿意在战时临时加入担架队,帮助我们运输伤员。
卫生队方面则是新增加了四十五名成年学员,八十名青年团员。
这些学员全体都有小学及以上文化学历。
学习和接收新知识速度较快,他们的热情很高。
知道医疗兵在战场上承担的责任重大。
如果按照目前的培养计划和速度来看,只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这四十五名成年学员便可以胜任医务兵的工作。”
“半年的时间够吗”
楚云飞有些担忧。
医务兵在在陆军当中算得上是高技术兵种。
像日本人那边,基本上都是所谓的医生世家子弟,亦或者是民间医生直接征调。
而国情略微有些不同。
这些民间的大夫缺少急救、手术方面的经验。
无法胜任战场急救工作。
医疗兵、医疗官这类人才是极为缺乏的。
以八路军部队为例。
往往一个连级部队才仅仅只有一个卫生员。
但一个连一般情况下。
至少有上百人。
一旦爆发战斗出现多人同时负伤的情况。
卫生员根本就忙活不过来。
抗日战争之中居高不下的战病死、因伤死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缺乏医疗物资。
也是因为很多的战士们在第一时间没有得到最有效的急救。
导致伤情恶化,以至于牺牲。
医疗兵这类的特殊人才极为稀缺。
就算是常凯申也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即便是教导总队,也没有按照德军野战步兵师那样配属一个战斗医疗连
培养一名医务兵需要的投入差不多是二十名的步兵。
其培养周期平均都在六十周(战时锐减至十二周到十八周)。
当然了。
楚云飞所处的民国没有条件实行如此严苛的标准。
能够会简单的急救,保住战士们的生命。
争取到足够的时间送往野战医院,就已经非常不容易。
至于平时不打仗的时候。
能够在驻地看诊解决一些感冒、小发烧、常见病,那更是完美。
有这样的水平,更是足以让楚云飞亲自将其升职为军医官(军医官之中也有草药医,即中医,在战争时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德国为例。
其国内野战医疗体系的担架员就需要进行至少四周的步兵训练。
四周的专业知识训练,以及四周的担架员课程训练。
这其实也代表着即便是搬运、抢救伤员这样的工作。
也不是随便来个老百姓就能够胜任的。
楚云飞之所以要求担架队下去带民众培训。
也是因为即便是担架队的战士们。
要规范,专业的进行伤员抢运。
必要的时候还能够承担相应的急救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够在士兵负伤的情况下,保住性命。
如果担架员的处置不规范,很有可能会导致伤兵因此伤情加重乃至牺牲。
这种事情是楚云飞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一名有经验的士兵,在战斗之中能够发挥出的战斗力远超三名新兵蛋子。
目前楚云飞所部的卫生队人数差不多在六十人。
虽然听起来很少。
但是如果对比其他兄弟部队友军部队。
这就是师级以上的人员配置了。
如果按照目前的培训进度来看的话。
半年之后。
这支卫生队很快便可以成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医疗连。
足以对标美、德这样的大国普通野战步兵师
想到这里,楚云飞顿时觉得有些心塞。
好在目前的情况在不断的变好,解决掉这些小鬼子们,至少能够为晋东南地区争取半年的喘息和发展机会。
等到那个时候,楚云飞手上能够调动的兵力至少能够翻上一番。
届时,日军在武汉会战结束之前,无力觊觎晋东南地区
“嗯,根据范春宝队长的粗略预估,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次作战,他准备带着其中一部分的学员走上战场,体验一下..进行下一步的筛选,着重培养其中的几人”
楚云飞点了点头:“一应支持,我们能给的,一定要给到,不能给的,汇报到我这里来,不要有什么心理压力,更不要为我着想。
告诉他们我在二战区,在山城方面还是有几分薄面的,能搞到的,我一定给他们搞到。
搞不到的,我会想办法说动委员长从国外进口,一定不会让他们打无准备之仗。”
方立功点了点头:“铝座,请放心,这一点他们心中都明白的。”
“那就好啊!”
次日一早。
吴子强、卓天宇两人率先赶回了驻地作战室。
随后而来的跑三十团团长欧阳先鹏、然后钱伯均、罗卫国、以及李魁山等人全部抵达。
楚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