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何当共话江陵雨(上)(1 / 2)
肖起常常会想起他还在边境的日子,在肖姚弃文从武之前,他一直是肖家的那个特立独行的败类,抛下金陵的宅子,一个人跑去江陵做什么郡守,那是边境,过了河对岸就是楚军,没有什么油水可捞,有的只是随时会丧命的危险。
肖起甚至不想娶家里给他安排的妻子,而是从江陵带回了吴婉,只是一个小家小户的女子,但是他喜欢。
肖姚不再考科举的时候,肖家上下一片咒骂之声,十三岁中举人的肖姚不仅仅是三房的希望,也是整个肖家的希望,上上下下都指望这个名动金陵的天才把整个肖家的势力更上一层楼。
肖起听过的最多的话就是肖姚随了他们这对废物父母,耽搁了有着极佳天资的肖姚,尤其是吴婉,又不是名门大族,又不是权宦人家,娶进肖家,真是家门不幸。
可肖起从未觉得吴婉是家门不幸,在江陵的日子,是他此生最逍遥的时光。虽有战火纷扰,但吴婉的温柔乡让他足以忘却一切烦恼。每日处理完郡守事务,回到家中,总有一盏灯为他而留,一桌热饭等他来尝。吴婉不懂那些高门大院的规矩,却知晓他的喜好,知道他爱喝的茶要如何泡,知道他在烦心时最爱听哪支曲。
肖姚弃文从武后,便随了军队前往边境历练。肖起深知其中危险,可他也明白,肖姚心中有自己的坚持,如同他当年抛下金陵繁华去江陵一般。肖家对肖姚的咒骂逐渐变成了对他的施压,要他劝肖姚回心转意,重拾圣贤书。但肖起只是笑笑,他看着肖姚远去的背影,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娶吴婉可能是他这辈子做的唯一一个正确的决定,也许并不是,他支持肖姚放下笔入军可能也是,又或者,他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也是正确的决定。
年过五旬的男人双鬓斑驳,早早辞了官的肖起一步步向十多年没进过的深宫处步履蹒跚,那里有着他从未见过的年轻宋王姬琊,也有着十年未见的故友吕昌。
他很想看看自己这个老朋友,到底有多老了,才会让他在五旬之年还要奋力一搏,灭掉与宋国国祚同样绵长的金陵苏家。
吕昌就这么坐在殿外,身上就裹着一件破羊皮裘,羊皮裘很旧了,旧到连补丁都已经泛着昏黄,几乎被油污浸满,很难想象如今宋国真正的掌权人,既是大宋丞相,又是大宋大都督的吕昌,就穿着这么一件一文不值的羊皮裘等肖起。
“老朋友,我等你很多天了。”
在肖起的印象中,吕昌还是那个十多年前在江陵意气风发的都督,他一直认为吕昌会是大宋的忠臣,他从未想过百年前被宋国放弃的江陵吕家,还有这么一个后人活着,这个后人偏偏又回到了曾经先祖们最荣耀的地方—江陵。
吕昌的精神还好,但是头发几乎已经全白了,肖起看了半天,都没找到一根完全乌黑的头发。
“你老了。”
可是肖起说出这句话时就笑了出来,他根本没有什么笑话吕昌的资格,如今他的声音和吕昌一样,都已经是老态龙钟的腔调,早没有刚认识之时,站在江陵城头,横槊赋诗的豪情壮志了。
“你也老了。”
吕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略带苦涩的笑意,缓缓站起身来。他身上那件破旧羊皮裘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簌簌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是啊,岁月不饶人。想当年你我在江陵,虽身处边境险境,却也意气风发,满心抱负。”吕昌的目光越过肖起,望向远方,似是陷入了往昔的回忆之中,“那时的我们,总觉得有无数的时光可以挥霍,有无数的理想等待实现。可是这几年,我越来越觉得,没多少时间了。”
肖起没有说话,只是看向殿中,王座上坐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旁边有个中年人扯着孩子的手,注意到肖起的目光,含着笑微微点了点头,就算是打过了招呼。
尽管肖起没有见过新继位的年轻宋王姬琊,但他知道,那是个十七岁的少年,绝不是殿内的那个孩子或者是一侧的中年人。
吕昌注意到了肖起的眼神,知道他在看什么,也知道他在想什么。
吕昌只是扯了扯身上的羊皮裘,“你我年轻之时都见过我们那位大宋脊梁,现在想来,若是没有他,我还真不一定坐得了那大都督之位。”
说罢他看了看肖起的眼睛,笑道,“也多亏你,你若是迈出了那一步,真正脱离开整个肖家决定彻底从军,没准这都督之位也可能是你的。”
肖起依旧沉默不语,他抬头望向吕昌,一字一句的说道,“我不是来和你叙旧的,吕相,”他顿了顿,似乎是在给眼前这位曾经的老朋友寻找一个合适的称呼,“还是你最喜欢的吕都督,或者你想又不敢的大王!”
吕昌的脸色不太好看,可他没有发作,只是笑了笑,作了个邀请的手势,“外面太冷了,你我这上了岁数的人,还是进去说罢。”
肖起从未见过没有宋王的大殿,也从未想过会有这么一天自己会和吕昌在宋王的宫殿中说话,就像在无数个过去的日子里,两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讨论着怎么救国。只不过如今一个人早早的选择了告别官场,一心只在家庭之上,而另一个却选择了一条倒行逆施之举,做了宋国的乱臣贼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