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1章 肖县长的告诫(1 / 2)

加入书签

在那通往生产队办公地的蜿蜒小径上,一行人缓缓前行。

领导们的目光,被那一道道如灵动丝带般的竹桥所吸引,竹桥如一道道彩虹桥,径直延伸至村子里的家家户户。

偶尔路过村民的屋舍旁,竹桥上潺潺的水流声,似清脆的音符,跃入大缸之中,奏响一曲自然的乐章。

记者林晓苏瑶与张宇,赶忙举起相机,将那从竹桥上倾泻而下的、如筷子般粗细的水流摄入镜头。

晨曦温柔地洒落,水流仿若剔透的水晶,纯净无瑕,仅是远远一望,便叫人心生愉悦,仿若所有的烦恼都被这澄澈洗净。

长河公社的宣传干事张宏亮,难掩心中的艳羡,轻声说道:“这上河村村民的生活,宛如世外桃源,实在是令人向往,我竟也有了几分想成为其中一员的渴望。”他的话语,引得同行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的确,在这干旱肆虐的两年里,上河村却似一片绿洲。

家家户户自来水潺潺流淌,河里的鱼虾黄鳝肥美,每日捕捞所得能换得不少收益;河面上鲜嫩的蔬菜、房前屋后自家种植的果蔬,皆是增收的宝藏;山谷间,大片的葡萄与猕猴桃如紫宝石、绿翡翠般挂满枝头;田野里,金黄的粮食随风摇曳,似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生活于此,仿若置身于诗意画卷,忧愁烦恼皆被抛却,每日伴着朝阳劳作,随着夕阳归家,好不惬意。

当众人来到生产队的打谷场,眼前是一片开阔的景象。

打谷场宽阔无比,地面已被新运来的稻子铺就了半壁江山,那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稻子,如金色的海洋,正等待着人们的检阅,相信不久之后,另一半也将被它们慢慢占据。

在打谷场的一隅,村里的老人们正有序地忙碌着。

他们以流水线的方式编织竹筐箩筐,仿佛是一场无声的协作交响乐。

肖县长见状,率先朝着那群老人走去,身后众人亦步亦趋。

打谷场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他们三两成群,嬉戏玩耍,奔跑跳跃。

只是他们深知,那铺满稻子的打谷场是神圣的领地,绝不能肆意践踏,否则定会招来老人们的大声呵斥。

众人跟随肖县长来到打谷场东边角落,此处一小堆又大又长的竹子堆放整齐,两位村民手持刀具,熟练地破着竹子,破开的竹子被整齐排列。

一旁,村里的老人们如长龙般排成一列,各自专注于一道工序,另有专人负责运送竹片,老人们端坐原地,无需起身,只需轻轻抬手,便能取到所需竹片,手中的编织活计从未停歇。

肖县长行至编织竹筐的老人面前,众人见这阵仗,心中知晓定是有重要人物前来。

王海远赶忙上前介绍:“这是咱们县城里的肖县长,今日前来视察咱村的收割情况,大家欢迎。”

肖县长微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无需多礼,我只是见这竹筐编织方式独特,心中好奇,前来一探究竟。”

王海远随即解释道:“肖县长,以往村里都是各自为战,每人每天仅能编织一两个竹筐,效率极为低下。如今采用精细化分工合作,每人各司其职,速度相较从前有了极大提升。”

肖县长目光在王海远与李君文身上流转,感慨道:“你们这村子,着实与众不同。这看似平常的竹筐编织,在别处皆是单打独斗,到了你们村却成了众人齐心的协作大业。你们作为生产队的领头人,起到了绝佳的模范带头作用。”

“今日这上河村之行,让我收获颇丰,真有许多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之处。”

王海远与李君文相视一笑,王海远谦逊地回应:“肖县长,我们不过是在探索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一心只想为村民谋福祉,盼能助大家增收些许。”

肖县长转身面向编织竹筐的老人们,亲切问道:“老人家们,你们觉得是从前独自编织箩筐更合意,还是如今这般分工协作更好呢?”

此时,一位李姓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搭话道:“县长啊,自然是如今的分工协作更为妙哉。队里的安排周到贴心,竹子充足有余,还有专人负责破竹送片,我们只需安心编织,再无他忧。”

肖县长关切地追问:“大爷,如此协作,可会觉得劳累?”老人哈哈一笑,说道:“不累不累,往昔自己动手时,既要入山砍竹,又要破竹编织,忙得晕头转向,成果却寥寥无几。如今与大伙一同劳作,欢声笑语间,时光飞逝,手中成果也颇为丰硕。”

李君文向王海远使了个眼色,王海远心领神会,上前对肖县长说道:“肖县长,其实组织村民聚集编织竹筐竹篮,我们还有更深一层的谋划。”

肖县长眼中闪过一丝兴致,问道:“哦?是何想法?说来听听。”

王海远娓娓道来:“肖县长,您瞧,上河村与下河村的后山,竹林广袤无垠,似一片绿色的海洋,竹资源极为丰富。”

“且两村擅竹编手艺之人众多,如如今我们召集会手艺之人共同编织竹制品,一来能让村民提前适应流水线作业模式,就像演练一场未来的生产大戏;二来可依据手艺高低分配任务,手艺稍逊者负责简单部位,能工巧匠则专注高难度工艺,各展其长。待时机成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