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峰回路转(1 / 3)
殿内出来的几位大人自是看到了殿外候着的这两人,目光止不住的在两人间游离。本还想着上前行礼,但一瞧长公主今日竟穿着官袍,便都顿住了脚步。
“长公主怎穿了监察司指挥使的官袍?这成何体统呐!”一人不赞同道。
身旁一人则低声道:“据说长公主三年前与陛下达成了约定,只怕是那约定已成了。”
秋阳杲杲,但御书房内那火盆仍未撤掉,故而这殿内出来的大人皆是汗湿了衣裳,带着一股浓郁的熏香味道。
长歌自然察觉到了打量的目光,她按下心中不悦,并不想搭理。
不过是群连话都不敢高声说的蛀虫罢了,蹦跶不了几日,她想。
习武之人耳力则更为敏锐,沈岐掀起眼皮,冷冷扫了过去,正欲开口,就见长歌从他身前走过,他不甘的又剜了那人一眼,忙不迭的跟了上去。
二人一前一后踏进了殿内,只见世家那几人悠哉游哉的站在一旁,而王相此刻则汗水涔涔,连胸前衣襟都湿了大片。
“见过父皇。”
“见过陛下。”
皇帝摆了摆手让两人起身,沉声问:“李临已死,你们二人可知晓?”
长歌凝重地点了点头:“儿臣知晓,进宫前儿臣去了趟监察司,正好碰上了五处押送李临的那一行人,个个都受了伤。”
“李临死了?”沈岐则是疑惑道,“是何人如此猖狂,竟敢公然行刺监察司?”
“朕也想知晓究竟是何人如此胆大包天!”
一语落后,皇帝那阴恻恻的目光便落到了王相身上,昨日刚将此事交予他处理,今日便是李临身死的消息传来,因此皇帝心中头一个怀疑的便是他。
毕竟是从他尚在潜宫时便处理腌臜事的侩子手,皇帝比谁都清楚王倾昀此人究竟是何等的狠辣。
王相大惊失色,失声道:“陛下明鉴,老臣当真不知情啊!昨日陛下将此事交予臣处理,臣便连忙赶去了监察司,怎可能派人行刺呢?”
帝王却没有回应,仍旧沉着一张脸。
一旁的钱尚书便面露鄙夷的讥讽道:“谁知道呢?许是想着监守自盗也不知。”
“钱尚书你莫要血口喷人,要我说还是世家栽赃陷害呢!”王相怒目而视。
沈岐听着殿内争执,心中却泛起了疑惑,他知晓长歌会让李临死在京都外,可长歌想对付的究竟是王相还是世家?
“沈卿——”
他这般想着,陡然听到上首皇帝唤他的声音,皇帝又问:“你觉得行刺之人所图为何?”
沈岐抬眼看向皇帝,心中却飞快思忖着。
王相无疑是帝王心腹,可今日却偏偏留下了世家一派,故而这事必然不可随意找个由头揭过。
他继续回忆,在西北府时他便向长歌提起过愿为太子党,可彼时的长歌面上却是一丝喜悦也无,且京中前些时日有传言,说是皇后属意太子妃那上不得台面的表弟为驸马……
且世家则是太子党。
皇帝又催促一声:“沈卿?”
于是沈岐便道:“边关奏折皆会经由王相之手,再转至陛下手中,昨日从臣口中得知了李临的消息,只怕王相刺杀李临便是为了掩盖下这耽误军情一事。”
沈岐自知此事有长歌的手笔,但皇帝面前他不能与长歌站至同一阵营,故而他未提监察司,亦未提世家,而是转回到了边关之事上。
王相不知置信的指着沈岐,连连后退了几步,半响才挤出几个字:“血口喷人!你……”
“闭嘴!朕让你说话了吗?”皇帝忽地打断了他,又将手旁的杯盏掷下,不偏不倚正巧落到了王相身上。
茶水沿着衣襟浇下,茶叶也黏在官袍之上,发髻被打湿,衣冠凌乱,一副狼狈不堪之相。
“咕咚——”
殿内仅能听见茶盏于地上滚落的声响。
片刻后,皇帝又问:“监察司可有查到刺客留下的痕迹?”
长歌侧首看了王相一眼,缓缓将袖中的书信取出,唇角微勾道:“这信是吴渊与刺客缠斗时,从那刺客身上掉落的。”
许公公连忙将那信接过,递给皇帝,一时间殿内的呼吸声愈发沉重。
几息后,只见又一茶盏飞下,重重地砸在地上,瓷器破碎的声响震底人灵台一颤。
王相来不及多想,当即跪倒在地,口中连连说道:“陛下息怒!”
下一瞬,便见那轻飘飘的信纸缓缓落下,王相捡起瞧了一眼,只那一眼他便心如死灰。
他闭了闭眼,苦涩道:“臣一时鬼迷心窍,还请陛下恕罪。”
那信的确是他写的,只不过不是近日罢了,事已至此,他心知此事再无转圜的余地,当帝王的刀刺入他的血肉,他终是明了往日那些人仇视的目光中带着的怜悯究竟是何意。
念及此,他继续道:“只是那信中臣所言要除掉之人,并非指的李临。”
言罢,殿内便陷入一片沉寂。
长歌的目光则是虚虚地落在被王相紧紧攥住的信纸上。
那是昨日她临走前父皇交给她的,回府后她寻了监察司中的匠人,那匠人说这信纸应当是十七年前的。
十七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