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1. 悔往日不屑公主之名 叹今夜方知固安深意(1 / 3)

加入书签

与方才城门口的语气完全不同。甚至连称呼都变了。

曹令无言辩驳,单膝跪下来:“是属下无能,望公主恕罪。”

阿如没说叫他起来,冷眼扫了一眼人群,朗声开口:“若论身份,这不该是我一个出降的公主该管的事,可临州纵然偏远,也是我大周国土,身为李氏子孙,挽国土于危亡救百姓于危难,我李云昭责无旁贷!但是!”

说完但是,阿如停下来,眼中冷意早悄然化作绝望与悲悯,连眼角也湿润起来。

“但是!”阿如接着说,“我几番上书朝廷,恳求贤达降临,庇佑临州百姓于水火,无望矣!今夜之事,非曹刺史无能,乃朝廷轻视边民,消极应对之错。”

底下疲于奔命的名流学士、望族后人们已经低下高贵的头颅,与潦草零落的百姓并无二致。

是啊,今夜的变故,早将他们心里粉饰着的太平狠狠敲碎。

还心怀希望的倒只剩下他们口中的蕃客与胡商。

因为阿如清楚看到,远处人群里,贺征的脸高高昂起望着她。眼中火光荧荧,甚至含着一丝笑,没有沮丧。

跳下马来,阿如先弯腰扶起曹令,抱歉道:“方才是我气糊涂了,错怪了使君,还望使君不要介意。”

分明就是拿他做下马威,曹令也是官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哪里有不明白的,借坡就下,言辞恳切得不像话:“公主言重了,公主心系百姓一时情急下官怎会不明白。只是如今蕃人来势汹汹,若不是公主及时赶到,莫说临州,就是甘州也……窃念臣人微望轻,难任斯职,斗胆请愿,望公主不辞辛苦,担此重任,救临州、河西于危局!”

说完圆滚滚的身子又腾一声跪下去,震得阿如脚下的土地都微颤须臾。

有人领头,自然就有人跟随,人群里不管男女不论身份都已经跟着跪下去,唉声切切:“望公主怜惜……请公主救命……”

按计划阿如是该高兴的,一切都按自己的心意发展,可是,为什么,心里却这样难过?

在京都时,她不是没见过那些高官豪绅如何挥金如土;也不是没听过朝中掌权的太后如何给先皇风光大办身后事;就是当日送亲的曹莼都是堆金砌玉挥霍无度。

可百姓,却连起码的安稳度日都成了奢望!

说到底,这些事,并不是朝廷没有能力管,而是他们根本看不见,也根本不想看见。

阿如甚至可以确信,若不是走了这一步,她自己,其实也是这些逃命人中的一个。

救自己已然不易,可若能救别人……

若要救别人,力量就要比如今强大百倍,千倍,万倍。

这很难,但是,她想试试!

心里突然就冒出了这个想法,阿如吓出了一身汗。

但是很快又静下来。

是啊,凭什么不行呢?!

温声叫大家起来,阿如伸手拔出自己随身的弯刀,高举头顶,因心情激荡而微微哽咽道:“圣上赐我固安之名,就是叫我固边防、安社稷!蕃人一日不退出河西,我李云昭便一日固守临州,绝不后退!”

明明盈盈弱质,偏偏掷地有声。她身上那股叫人信服的劲儿,如同手中那把森然的弯刀,无不叫人放心。

百姓陆续散去,乌日取提去安排新的巡防。阿如叫曹令回去休息,自己回身去看,只剩下沈七郎带着的十来个残兵和被五花大绑的樊缨。

“你们几个,”阿如带回府衙,对沈七郎说,“暂时就在我身边当差吧。或是你们有更好的去处但说无妨,我不会阻拦。”

沈七郎是个很会审时度势的人,忙跪下:“从军五年,只有今夜才懂军人铁血。沈七一朝许国,终身许国,只要能上阵杀敌,跟着谁不是跟。公主殿下若不嫌弃,我等愿为公主差遣,马首是瞻。”

阿如不置可否,虚扶了一下,笑回:“此事不急,先起来。将这个人押回府衙,我有话问他。”

樊缨仍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被按跪在阿如面前他便顺势一倒,仰脸问她:“背上的伤,好些了吗?”

近前是新来的沈七,听出话里的暧昧,不敢再呆,悄咪咪要走,阿如却丝毫不吃这一套,喊住沈七,冷冷下令:“解开他的绳子!”

沈七不敢怠慢,忙过来解开。樊缨却又不动了,就在原地盘腿坐起,笑嘻嘻问阿如:“真要放我走?”

“你救我一次,我得还呐。”阿如也笑,眼神却冷,“走吧,我说话算话。”

樊缨一脸不敢相信,挑眉问:“当真?你这样兴师动众单独审我,我还以为你想从我嘴里打听些什么呢。比如,你那个近卫?”

阿如心里一凛,只做不在意般解下一边护臂:“一个近卫而已,你们不敢拿他威胁我,不就是拿不定我会不会心软吗?怎么,难道你觉得我真会受制于你?”

“不敢。”樊缨笑意收敛了几分,自嘲般问,“公主殿下如此人物,我怎敢妄加揣测?不过,我倒很乐意告诉你他的下落,作为交换,我有个条件,公主殿下不会不许吧?”

阿如侧目,冷笑问:“说来听听?”

樊缨隐去那丝吊儿郎当的模样,难得认真了一回:“请公主殿下留阿斯朗母子性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