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第一年夏(26)(1 / 2)
雨丝一道道划入玉溪河里,散开涟漪。
傅媖拎着食盒从李家出来,见这样阴沉沉的雨天,河堤边上竟坐着一位老阿公,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支了鱼竿垂钓,很有闲情逸致。
远处还游着一群凫水的绿头鸭,橙黄的扁嘴时不时探入水中,捕食河水中的鱼虾。
傅媖本以为今日天不好,街上必定冷清,谁知过了桥却发现四平街上沿街的铺子都还开着,街上那些摊子虽比平日要少,但摊车顶上大都有布棚或青阳伞遮盖,寻常东西不怕淋,也没有少上许多。除非是布摊、鞋摊这些特殊一点的,才不敢多逗留,怕遭了雨糟蹋了货。
这些摊贩里,有几个不同寻常的身影引得傅媖侧目。
一条窄巷子头上,几个挑着担子来镇上卖菜的阿公阿婆身边放着满筐的菜,没带雨具,连一点遮蔽也没有,却怕雨打坏了菜,脱了外衫盖在菜筐子上,自己肩上淋得湿透,缩手缩脚地躲在房檐底下,菜却在遮得严严实实。
傅媖抿了抿唇,心里颇不是滋味,转头却碰上一个戴着斗笠的阿叔挑着担子从她身边经过,口中吆喝:“卖山货嘞,自家采的山货嘞——”
她忙将人喊住:“阿叔,给我瞧一瞧你的山货。”
阿叔立马停住步子,欢喜地转过身,两只宽阔的大掌一前一后扶住担子头尖,稳稳地放到地上:“小娘子要买啥,你瞧瞧,都是好东西。”
说着,他掀开前头那只竹笼上蒙着的黑布,露出里面的几只山鸡和野兔,另一只竹筐里则放着好几个布袋,袋子里装的都是菌子,有竹荪、鸡枞和羊肚菌,还有好些她没见过,叫不上名字。
傅媖问了问价,大约是马上就要到梅雨天,阿叔要价不高,竹荪是红托竹荪,菌柄肥厚,菌裙脉粗眼大,菌盖如钟,一斤却只需二百五十文,口蘑更便宜,只要四十文。
不过即便阿叔要价已是很低了,对她如今的荷包来说也仍是致命伤。
但想到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傅媖最后还是咬了咬牙,买了半斤竹荪,两斤口蘑,鸡枞也要了一点。
付钱时阿叔脸上笑意极深,指着竹笼里的山鸡问她要不要也来一只,吓得傅媖连连摆手。
不敢不敢,二级保护动物,她哪敢造次。
*
傅媖到时,孙巧儿的摊子果然还在,摊上有个主顾,她正戴着斗笠给人切豆腐,摊车顶上有青布伞遮盖,不怕淋坏豆腐,只是她自己肩背处的衣衫却已被雨打湿了。
她忙走上前,绕到摊车后,将伞朝她那边微微倾斜。
身侧一暗,孙巧儿将豆腐递给客人,道声“慢走”,转身就见她笑盈盈地望着自己,先是一喜,但很快又皱眉:“还下着雨呢你这丫头咋就来了,万一淋着雨咋办?”
“哪那么容易就淋着了,我又不是纸糊的,雨一浇就倒。再说了,往后一两个月这样的天可多着呢,咱们还要在街上支摊子,还能因为这点儿雨就不出门了不成?”
傅媖本意是让她宽心,谁知孙巧儿听了这话却懊恼起来:“还是我手头的钱不够多,要是钱足够,就去后头盘个铺子,也就不用叫你整日跟我一块儿风吹雨淋了。”
傅媖无奈,但很快又促狭地弯起眉眼,玩笑道:“我也盼着大姐姐有钱,我就能抱上你大腿,跟着你吃香喝辣了。”
她顿了顿,话头又一转:“所以,大姐姐你昨日去街道司了么?”
孙巧儿点点头:“自然去了。你专门来跑一趟就是为了问这个?我方才还想着等一会儿收了摊子先往你那儿跑一趟,知会你一声呢。”
傅媖略略放心:“那就好,市金交上去想必就快了。估摸着要不了三五日,批文就下来了。”
说完,她又将食盒塞给孙巧儿:“这是我今早做的粢饭团和红豆粥,大姐姐你忙活了一早晨饿不饿?要是饿就先吃一点垫垫肚子。我带的份量足够,你不用担心豆苗,保准能有她那一份。”
孙巧儿今早原本就只在家凑合啃了半个糙米馒头,听她这么一说,还真觉出饿来,也不跟她客气,接过食盒笑眯眯地掀开盖子:“我瞧瞧,是啥好吃的。”
傅媖见状将她推到一边,自己接过了摊子,把手中的纸伞也一并交给她:“你到后头安心吃去吧,我来替你一会儿。”
说完,还不忘嘱咐一句:“那伞你可得拿好,那是清蘅的。”
孙巧儿干脆地应了声“好”,从摊车下掏出杌子撑开,坐到后头那家铺子的房檐底下去了。
她掏出一只粢饭团,凑到鼻尖上一闻,扑了满鼻子香。
吃一口便咬到了内陷,竟是昨日媖娘送她的腊肉,肉蒸得不软不硬,刚刚好,又鲜又嫩,还有满口浓郁的香。米粒却又很是粘糯,一口下去,口感极丰富。
她一边吃着,旁边卖花的阿婆闻见香味,也凑过来问这是啥。孙巧儿想起那日请她帮忙照看摊子,咬咬牙,也送她一只。
阿婆用余下的半口牙咬了一口,嚼完口中最后一粒米,当即赞不绝口。
“这东西做得好吃!丫头,你同我说说,是咋做的。正巧俺家那皮猴子这些时日不好好吃饭,老婆子回去学着给他做两个,叫他也长长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