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穷途末路(1 / 2)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在2011年的春天,杨守安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他原本以为揽下非洲大单,安茹服饰就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就算产能上有点困难,也通过拆分辅料工序给代工厂的方法顺利解决了。
现在公司上下万众一心,只要坚持到四月底把货发出去,很快就能收到尾款,到那时资金充裕了可以扩建生产线和招募新团队,然后慢慢把外包出去的活再收回来,最后形成良性循环。
可这拉闸限电的通知却一下子打乱了杨守安他们的所有计划和部署,哪怕是以最乐观的标准来测算,产能的缺口也超过了十万件,这绝不是单靠安茹的员工们再多加几个小时班就能补上的。
“安子,麦克斯那边怎么说?他的订单最大,如果愿意再给我们几个月时间的宽限,就能撑到供电恢复正常。”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阿四面前的烟灰缸都已经快堆满了,一看到杨守安推门进来,立马站起身子迎了上去。
“唉,不行,我刚才只是旁敲侧击地试探了下,麦克斯的语气就有些不对了,说履行合同是他和我们都应该尽到的义务,任何一方违约都必须承担责任。”
杨守安其实很理解麦克斯的举动,作为一名成熟的商人,赚取利润永远是被放在第一位的,而且之前已经宽限了两个月的交付期限,于情于理这次都没办法再迁就了,不然的话就失去了双方做生意的基础。
“那就真的麻烦了,刚才老雷也给我打了电话,他托朋友去了解了下,说这次限电的范围涵盖全市,除了一些重点保障名单里的企业外,所有高能耗单位都要执行,包括我们找的那几家代工厂。”
阿四满脸愁容,抽出一根烟叼在嘴里,却接连几下都没能打着火机,气得他直接把打火机摔在了地上,碎得七零八落。
杨守安这次没再制止,因为他知道情绪必须有宣泄的口子,发几通火出来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至于钻到死胡同里去。
“广州没有厂子有电我们就去其他地方找,深圳、珠海、东莞、佛山……再不行就去联系省外的,福建、江西、湖南……必须找到能帮我们生产成衣的代工厂,把利润都贴出去,哪怕非洲的订单不赚钱都行,先把这一关闯过去。”
杨守安也是发了狠,生死存亡之际,什么技术、工序的保密都已经顾不上了,如果没办法按时交付非洲的订单,公司还能不能运营下去都两说,这时候再守着那些“独家配方”绝对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安茹服饰现在的目标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不惜任何代价地先活下去。
之后的几天里,杨守安和阿四兵分两路,一边跑遍了广州大大小小的所有代工厂子,一边从网上搜索出附近城市或者是省份的工厂,然后直接电话过去谋求合作。
不光是市场营销部门在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就连车间和上海本部的员工也加入了这场争分夺秒的战斗。
办公室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在拼尽全力,周清茹还专门联系了萍萍和白鸽,通过媒体渠道发布了一些寻找代工厂的广告,这一招效果显着,后面的几天里打过来的联系电话不断。
照此节奏,杨守安原本以为很快就能找到能够帮安茹解决难题的合作伙伴,但一周的时间过去了,意料之外的残酷现实却摆在了他的眼前。
“好的,好的,那谢谢你了李总,有机会我们再合作,保持联系,再见。”
阿四颓废地把电话放下,看向杨守安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是他今天第N次被婉拒,一开始还会争取几句,问问原因,到现在整个人都已经麻木了,只是机械性地重复“好的”、“谢谢”、“再联系”这样的字眼。
安茹的服装系列有几个独有的特色,比如丰富的色彩搭配、精巧而实用的功能设计以及差异化的制作工艺等等。
这些市场上同价位服饰所不具备的“干货”帮助品牌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同样也代表着更为高昂的“成本”。
这里的“成本”并非单纯指金钱,相反杨守安他们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流程管理以及不惜重金完成的车间自动化改造,已经将平均成衣造价做到了同档次服饰的低位。
而这些“核心竞争力”才是安茹的立命根本,也是杨守安在和麦克斯这些非洲采购商的谈判中敢于把报价出得那么低的原因,只有扎实的品控和成本管理才能让“薄利多销”成为可能。
可这份优势在如今的特殊情况下却变成了阻碍杨守安他们快速找到代工伙伴的巨大“劣势”。
小型的制衣厂不说,羊城的大部分中型代工厂在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上都没法满足安茹的需求,就算设备上足以支持,许多人工环节也都需要通过培训才能熟练掌握。
而在全国“电荒”的大背景下,整个制造业都在抢时间,供需双方的关系已经彻底颠倒,从原先“代工企业眼巴巴找客户”变成了“不断提价才能争抢到产能”的情况。
这无疑是把安茹这样的企业逼到了穷途末路。
“广州几乎全部有能力代工我们衣服的厂子都已经联系过了,现在全市限电,大家都缺产能,好的代工厂就变成了香饽饽,就算把非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