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章 周瑜怒极而笑,江东新暗桩计划(1 / 2)

加入书签

瑜公瑾足下:

赤壁一战,风云变幻,尔之谋略,吾亦有所察。

汝欲借蒋干而除吾蔡瑁、张允二将,此计虽巧,然吾岂不识?

吾之决断,非汝所能料。

而汝欲以暗桩害吾,吾已洞察,遂除尽江东之暗桩也。

公瑾之谋虽深,然子翼略胜汝一筹。

今战势未决,然吾必全力以赴,岂容汝等小谋得逞。

吾有雄兵百万,良将千员,势破江东。

望公瑾早作打算,莫要负隅顽抗。

看过书信后,周瑜的目光望向了鲁肃:“仿冒蔡瑁书信的人就是张信?”

“嗯!”鲁肃微微点头,不由得一声轻叹。

周瑜缓缓说道:

“借暗桩之口,得知聚铁山之谋乃蒋干所为!”

“连夜命暗桩张信,仿冒蔡瑁书信。”

“诱蒋干来江东,将仿冒书信带回给曹操。”

“曹操得了书信后,必然会杀蔡瑁、张允。”

“整个计划,毫无纰漏,为何落败至此?致使江东暗桩尽数被曹操拔除?”

鲁肃摇头:“恐怕,不光是所有的江东暗桩被拔除,曹操还顺势架空了蔡瑁、张允!”

周瑜缓缓说道:“蒋干盗走书信,是为了拔出暗桩,其早已识破我的计谋?”

“应是如此!”鲁肃点头。

“我竟又败给了那蒋大嘴?”周瑜顿时恼火。

鲁肃摇头:

“昔日,主公劝子明读书!”

“我过寻阳时,曾与子明论议,其才略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子明言: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都督与蒋子翼多年不见,其又岂是当年九江蒋大嘴?”

蒋干素有九江辩才之名,亦被戏称为九江蒋大嘴。

在周瑜看来,蒋干实无大才。

聚铁山设伏,不过是侥幸为之。

邀其入江东,观其言行,一如当年。

周瑜这才引其同榻而眠,令其盗走书信。

却不想被蒋干识破,反助曹操清缴了江东暗桩,彻底执掌荆州水师。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败了,败的一塌糊涂!”周瑜连连摇头,原本强大无比的自信心已经开始松动了。

鲁肃摇头:“半子未落,岂能轻言胜败?”

“孔明说的?”周瑜问道。

“是!”鲁肃点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周瑜怒极反笑。

智谋斗不过蒋干,亦被诸葛亮看破。

何等悲凉?

鲁肃带着张信的人头,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大帐。

他很清楚,这件事需要给吴侯一个交代。

而这个罪责,只能由他来承担。

江岸边,鲁肃面若秋水,静静的望着大营方向。

“子敬是在等我吗?”

江岸边,一个带着斗笠的青年忽然开口。

鲁肃扭过头,望向那人。

“孔明?”

诸葛亮摘下斗笠,起身向鲁肃行礼:“子敬!”

鲁肃摇头:“你又猜到了?”

诸葛亮摇头:“子敬回柴桑城见吴侯,是因为蒋干一事吧?”

“正是!”鲁肃点头:“我与大都督谋略成空,折尽江东暗桩,初谋败,再谋惨败!”

诸葛亮摇头感慨:“蒋子翼,真奇人也!”

“哎!”鲁肃一声轻叹。

小船靠岸,鲁肃向诸葛亮行礼,随即登船离去。

次日清晨,鲁肃便入了柴桑城,又一次来到了吴侯府。

上一次见主公,聚铁山惨败。

这一次来,江东暗桩尽数被曹操拔除。

鲁肃的心情很沉重。

面对桌案前读书的吴侯,却不知如何开口。

许久之后,孙权放下手中兵书,扭头望向了鲁肃:“子敬为何这般沉默?”

鲁肃拱手施礼,将书简放在桌案上,而后跪在了地上。

孙权起身,拿过书简查看,随即望向窗外,不禁感慨:“又败了!”

鲁肃道:“我为大都督献计,借蒋干之手杀蔡瑁、张允,暗桩策应!”

孙权摇头:“此非子敬之谋,乃公瑾之谋也!”

鲁肃沉默,无奈摇头:“瞒不过主公!”

孙权道:“蔡瑁、张允未能除掉!”

“是!”鲁肃点头:“计谋被蒋干识破,反助曹操清缴我江东暗桩,架空蔡瑁、张允,实控荆州水师!”

孙权扭头微笑,静静地望着鲁肃:“子敬不必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

鲁肃摇头:“主公用八年时间,培养无数暗桩,今朝……”

孙权同样摇头:“我将江东暗桩交于你手的那一刻,便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孙权接管江东后,境内皆反。

士人投奔荆州者,不在少数。

孙权就是从那时起派人入荆州潜伏。

期间,为攻灭江夏黄祖,曾启用过一次暗桩。

如今,两军于赤壁对垒。

孙权第二次启用暗桩,并交于鲁肃之手。

以诈降之名诱蒋干入江东,借暗桩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