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第 10 章(1 / 3)

加入书签

春雨淅淅沥沥,打湿京城街巷。

位于城东的河朔驿馆里,两百亲兵赤膊操练,呼喊阵阵。

雨中响起一阵绵密的木棍连续击打声响。庭院里有两人手持厚布包裹铁尖的长枪,冒雨激烈对战。

砰一声闷响,亲兵卫长顾淮退出去两尺,倒摔在地上。萧挽风在细雨中长枪收势,肩背肌肉隆起分明,缓缓直起腰身。

雨水沾湿他浓黑的眉锋,眉心热汗一滴滴落入青石地面的水洼中。

他把地上的顾淮拉起,“再来。”

身穿青袍的幕僚就在这时撑伞匆匆走近檐下,递来最新消息。

萧挽风把长枪扔给观战的亲兵,接过干布擦拭满身雨水,幕僚跟随他去屋檐下。

“臣属昨晚亲眼盯着羽箭书信射入谢家前院,被护院捡起,送到谢枢密手上。但至今未有回复。”

“兴许……”幕僚斟酌着道:“因为送信的时机不巧,正好撞上广陵王府的人去谢宅投递书信。”

“广陵王府?” 萧挽风的视线从雨帘转开。“哪个?”

“广陵王萧措。说起来是殿下的远房族兄。咳……他家王妃修书一封,交送给谢六娘子。不知写了些什么,连人带信给谢家护院扔出门外。”

萧挽风唇边噙冷意,什么也未说,扔开湿漉漉的布巾,入屏风后更衣。

出来后吩咐幕僚,“打探一下细节。”

*

暮春时节阴晴不定,乍暖还寒。这两天接连夜雨,谢明裳小心提防着,还是病了一场。

角落里咕噜噜熬煮着药汁,苦涩味道弥漫四处。

谢明裳沉沉地闭目躺着,有脚步声进屋坐下,微凉的手摸了摸她发热的额头,叹了口气。

“年年如此,原以为今年调理得好些了……”谢夫人带几分感伤道。

鹿鸣的嗓音响起:“夫人莫忧心,奴等尽心照看娘子。”

“阿琅夜里去杜家的事,你和兰夏两个管住嘴,莫和你们娘子说。”

“奴知道。”

谢明裳半梦半醒,紧闭的眼睑下,眼珠飞快转动几下。

纷纷扬扬的大雪如鹅毛,将她笼罩在静谧的雪山林里。她在梦里又是头麋鹿了。

蹄子踩着及膝的厚雪,轻快地四处蹦跳,鹿角顶开松林枝杈,一个蹦跳便飞跃过了峡谷,再一个蹦跳飞跃过山头。耳边除了咯吱咯吱的踩雪声,只有山顶雪水淙淙的流淌声响。

灌入口中的苦涩浓汤把她刺激得惊醒过来。

“娘子,睡了整天,该醒醒了。”鹿鸣扶着药碗,小声催促。“家里事多,娘子别只顾着睡,醒来拿个主意。”

谢明裳疲倦地“嗯?”了声。

她的眼睛依旧睁不开,睫羽颤动几下,恍惚道:“阿兄……”

“大郎君来看过一次娘子,被夫人叫走了。夫人临走时叮嘱我们不许说。但奴和兰夏都觉得要说给娘子知道。”

鹿鸣附耳悄声道:“广陵王府的脸面廉耻都不要了!前日才把他家冒犯的书信连同送信的婆子扔出去,顾及娘子颜面,未闹出大动静。结果那边若无其事又遣人送来第二封信,说什么‘三顾茅庐’,把夫人气得不轻。我们都觉得,遣人送信的多半不是广陵王妃,而是广陵王自己。”

“大郎君夜里出去寻杜家讨说法,听说带了岳家刘公的拜帖,杜家依旧闭门不见。大郎君清晨回来时的脸色不大好。”

谢明裳抬手揉了揉酸涩眼睛。

“扶我起身,我去见母亲。”

*

谢家庭院升起一盆炭火。

谢夫人坐在火盆边,默不作声地以铁钩子拨了拨木碳。火苗窜升起老高。

火苗中燃烧的,赫然正是广陵王府送来的第二封书信。

这回的书信落款依旧是广陵王妃,末尾钤的却广陵王萧措本人的私印。

谢琅坐在火盆对面。

昨夜他出门办事,整夜未眠,火盆的热焰映亮年轻疲倦的面容。

谢明裳裹着一身不合时令的银鼠毛披风走进庭院,引来母亲侧目,她只当没看见。

谢明裳也在火盆边坐下,抱着膝盖,问她阿兄:“叫你别去你偏去。吃闭门羹的滋味可好受?”

谢琅笑了下,继续和母亲解释:

“婚约事大,需得正式做个了断。杜家不肯开门是杜家的事,我夜里一番折腾,把两家退婚的事说破,由不得杜家装聋作哑。”

谢琅昨夜从西角门出,先去了趟城南桃余巷杜家。

杜家果然闭门不见。

谢琅早有准备,并不纠缠,转头去了岳父家。

出身将门的谢琅,却是个罕见的读书种子,少年在国子监求学时,国子监任教的翰林院学士刘长霖对他青眼有加,结下师生情谊,许下儿女婚约。

谢明裳随着爹娘从边关调入京城的那年,正好赶上大哥谢琅登科入仕。隔年,嫂嫂刘氏嫁入谢家。

多年师生默契外加翁婿半子情分,刘家和谢家走得近。谢家千金和杜家二郎的这桩姻缘,正是刘学士居中牵的线。

“谢家如今尴尬,岳父不便直接出面,便将他的名帖给了我,又吩咐刘家管事带七八名健仆随我去杜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