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 新的合作(下)(1 / 2)

加入书签

“乘方还真是……卧虎藏龙啊。”

宁惟新紧攥的拳头松开了少许,谦逊的神情难掩眼底骄傲:“是沾了老师的光。”

“哎,可不能这么说,那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千千万,能受邀参加圆桌会议的才几个?宁先生,未来可期啊!”钱氏的负责人也算是个老狐狸了,真诚地恭维了几句,笑容再次虚伪起来,“不过嘛——虽然您有这个能力,却不代表这个项目就能代表您的水平,对吧?”

另一人跟着附和:“是啊,既然您能力如此出众,想必再完善完善,做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成品,也不是难事?”

短短两句话,宁惟新顿时骑虎难下:“我的设计没有问题,整个生产线的改造方案我都计算过了,您——”

“但改造成本提高了。”异样的情愫在兰迪眼底一闪而过,不紧不慢地抛了个提示,“既然是专项,那……这套流程能不能拆开?直接对接我们的生产线?”

工作时宁惟新的气质和印象里的某个人越发相似,兰迪原先只是想从他身上找一些共同点,却不曾想找到了个宝藏。

真是……太让人惊喜了。

实习生,顶尖学者……酒吧吉他手,像他,又比他鲜活。

既然如此,自己也不介意多了解他一点。

他的眸中兴致渐浓,湛蓝色眼睛专注某物时,仿佛聚光灯下闪烁的蓝色宝石。

愿意松口,就有机会。

宁惟新这个功臣论定了。

室内氛围依旧严肃,但宁惟新自揭底牌给乘方带来了缓冲应对的时间。

“兰迪先生,您知道的,这个框架要是应用去某些国家,是完全可以达成垄断的……其中隐藏的利润,完全能够覆盖前期投入。”

兰迪不置可否:“华国人,有意思,你倒是不避讳自己的野心。”

“不是野心,只是觉得项目很好,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宁惟新好似没有察觉他的目光,继续用那种带着些生涩的、属于未沾世事的天真学生的口吻向他辩驳,“这个项目的效率高就高在一体化流水线式进行,如果拆开来,运行成本肯定要增加,这不划算,先生。”

兰迪耸了耸肩膀:“可是,宁,这不是我的需求。”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让人心动又大胆的理论,可是……

“成本我只要求‘尽可能低’,”兰迪神态逐渐认真起来,“宁,我想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对这个项目很欣赏,但是它并不适合我的公司。”

糟糕,说错了。

他直接点破自己的误区,宁惟新耳朵爬上红晕,声音磕绊,低下头假装看数据,避免与他对视:“可是第二轮理论上完全足以覆盖……”

但这一点点权重并不足以动摇兰迪对整个合作的判断,宁惟新的表现到底不如那张邀请函的权重大,兰迪稍加思索,耐心地多解释了几句:“宁,不得不说,你非常有创意,甚至说你的能力,已经到了业内顶尖的水准,这太让人惊叹了。如果可以,我无比希望和你展开一段合作。可是Astray不是慈善机构,不会无缘无故扶持一个空中楼阁,不知道乘方能不能拿出更大的诚意?”

-

乘方众人眉头紧锁,才松懈的弦再次在心头拉紧。

贺乘逍忽然开口:“不用拆。”

他双指上滑,在平板上调出核心架构,替换掉白板上的图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Astray的集成类项目的核心应该也快到期了吧?直接应用这一套流程,可以直接简化掉集成流程。”

他是架构者之一,宁惟新没有听明白的,他能明白。或许让宁惟新来实战中历练,也是老师的用意之一。

如果说他身边还有谁更了解Astray,那非白逸莫属。

大公子的旧交、国内的供应商……

小白真是……太喜欢交际了。

贺乘逍记得白逸的分析。对于Astray来说,改造成本并不是个大问题,关键就在于这个“拆开”。

乘方呈现的是一套全新的系统,意味着要改造Astray现有的生产线来匹配新的作业流程。本质上是乘方的代码与其他企业的代码逻辑不兼容,如果改用乘方,会提高Astray对国内市场的依赖性。

Astray是老牌企业,旗下生产线尾大不掉,投资国内也是迫切寻求转型。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比起重新开拓一片市场,直接改造原有体系提升效率,才能压缩出更多的回笼空间。

眼下的情况很简单,他要的不是源码,而是在此基础上的衍生品。

不过没关系,一步步来。

屏幕上的内容被调回至流程图,黑色的压感笔夹在他匀称修长的二指间,黑色与白色产生浓烈的对比,笔尖落下一个圈,磁哑的嗓音娓娓道来:“从这里到这里,这一部分功能可以通过硬件设备替代实现……我记得Astray的国内硬件设备供应商是环亚?”

“那套设备的硬件部分是环亚提供的。这一部分走硬件设备会稳定很多,还能避免数据流串扰,但是成本上……”笔杆在贺乘逍的指腹下如蛇般灵活翻转,他心中飞快地过了一遍所有的数据,在屏幕空白处写下一串新的数字,“我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