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没有办法。(1 / 2)
从江远航办公室出来。
赵思杰心中暗暗庆幸,自己没有贸然向全厂公布这个任务。
要是全厂公布这个任务,即使激发了大家的斗志,但要是技术科给出完成不了的技术依据,就会把大家的斗志,打进深渊。
如此,不但提高不了产量,反而有可能降低产量,让工人们丧失信心。
赵思杰很清楚,人在情绪不好的情况下,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不可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办了坏事。
所以,即使他接了这个任务,他也要深入了解全厂的基本情况,才能判断能否完成任务。
实事求是,是他的座右铭。
在技术上,更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不过,他也不会因为任务无法完成而退缩,而是根据实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应对困难,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最后即使没有完成任务,也情有可原。
要是听到技术科一通分析,自己不加以辨别,就认为任务无法完成,就什么也不做,便是不负责任的典型表现。
做事不能蛮干,也不能退缩,而是有方法,有规划的干。
实事求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这才是组织教导他的思想,也是他一直贯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习过教员文章的他,知道认识——实践——认识——实践,反复经行,螺旋上升,才是正确的认识之道。
如果没有经过实践,认为事情不能做,就放弃不做,那么,就对不起组织的栽培。
是典型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代表。
正确的做法是,要做这件事情,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目的,具体目标。
接下来就是全面了解现在的情况,现有条件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有哪些地方,是完成这件事的阻碍。
分析阻碍的性质,是表象还是本质,是能够解决还是根本解决不了的。
阻碍之间有什么联系,以现有的手段,自己能做到哪一步。
最后,抓住最主要的阻碍,解决它,其他小阻碍自然迎刃而解。
这个最主要的阻碍,就是所谓的主要矛盾了。
赵思杰就是这样想的,他接到任务之后,回来就去了解厂里的情况。
分析所遇到的困难,厂里无法解决,可以请外援,请求他人。
要是还是解决不了,还能通过实践,检验所想的方法是否正确。
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话,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自己办公室江远航,并没有因为赵思杰的离开,而放弃寻找完成任务的办法。
作为技术总工,他比赵思杰这个厂长,更加了解炼铁厂的情况。
在技术上,没有人比他更加了解。
在赵思杰离开后,他就在技术上想办法。
可是,他虽然冶金工程师,但技术水平上,他还是有所欠缺的。
他一直在国内,没有去留过学,没有机会见识更加先进的炼铁炼钢技术,接触的都是鬼子、国军留下的老旧炼铁设备和高炉。
就算研究透了,也还是十几年前的技术。
人家已经发展十几年了,你还在研究别人落后的技术,更加可笑的是,还没有研究明白。
就比如,大型高炉的建设,人家把图纸和资料都拿走了,你只能干瞪眼。
这让江远航感到十分憋屈。
这并不是智商上的差距,只不过是人家比你多实践了十多年罢了。
没有先进的技术,就不能更好的满足国家的需求,在任务下达时,江远航不是觉得任务艰巨而退缩,而是觉得自己技术不到家而羞愧。
要是有更加先进的技术,他就不会如此憋屈了。
江远航没有抱怨,知道现在自己想歪了,他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回到想办法的思路上来。
一番思考之后,江远航有些绝望。
他所掌握的知识就那么多,想办法,也只能围绕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想,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
解决问题可以用这个方法,但缺点太明显,解决了这个问题,又会出现其他问题。
接着,想要另外一个办法,也是如此。
不但如此,而且,根据自己的知识,想到的办法,是有限的。
兜兜转转,就那么几个办法,让江远航仿佛进入了死胡同。
让他困在里面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想不到办法,大脑就会失去兴趣,情绪也随之低落。
情绪低落,大脑的效率就降低,情绪就进一步低落。
接着,就是整个人就会愤怒,如此情绪更加糟糕了。
这样陷入恶性循环,让他根本想不出办法。
这是一个死结,怎么也解不开。
但,你想不到办法,脑海中就会一直想这个问题,于是,就钻牛角尖了!
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就算你想放弃想办法,大脑总会浮现,让你不由自主去想。
为什么会这样呢?
江远航不是心理学专业,自然不会明白这个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