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章 转变教学目的(1 / 2)

加入书签

可惜,她只是一个没有天赋的普通人,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听到宋佳佳的话,其他四人也是如此,他们心里也十分赞同。

“你们都是这样想的?”

五人看着林长青,没有说话。

但他看得出来,五人都是这样的想法。

林长青意识到,这样的教学方法,抹杀了多少人。

不管是前世,还是小时候,他也被如此说过。

小时候,他知道学习方法,成绩渐渐提高之后,才建立起自信心。

“其实,你们都想错了!全国那么多人,老师的那些有天赋的人,能有几个?聪明人,确实有,但老师不是应该把普通人,教育成才吗?”

“那么多普通人,人人成才,我们的国家才会强大。你们想不想学有所成?”

“当然想,但是这可能吗?”赵虎挠挠头道,他可不相信。

“没有什么不可能,现在,我就演示给你们看!”

林长青自信道,只有让他们真实感受到,才能让他们相信。

五人闻言,立马认真听讲。

“回到我们刚才说的文章教学,一篇文章,第一步就是看标题,这一步没有错。”

“文章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个是文章体裁,一个文学体裁。”

“文章体裁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文学体裁可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这八大类型,你们也学过,但是,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

“我们只要知道,文章可以分为写物、写人、写事即可。”

“看了标题之后,我们还不能往下看,因为标题会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因为一篇文章,标题就蕴含着文章的关键。举个例子,《矛盾论》这篇文章,从标题上来看,是写物的,写的是矛盾这个东西。”

“所以,正文一定是围绕矛盾来写的,其他的文章也是如此,比如《孔乙己》,这是写人的,有的是写风景的,有的是写事情的,所以,我们要分析标题,知道文章在写什么。”

“接着,就是了解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这样就知道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大概目的。”

“是论述、还是借景抒情,亦或是讽刺他人等等。”

“如果是报纸的文章,不用了解作者,但是背景需要了解。大部分报纸,正文上都会说明背景,这点方便理解。”

讲到这里,林长青停顿下来,让五人消化消化。

他接着举了好几篇文章的标题,让五人轮流回答,文章大概会写什么。

五人大部分都答对了!

“长青同志,你的教学跟我之前的老师,并没有改变多少,但我感觉自己学到了东西。”

“是啊!以前我学课文时,就看了一眼标题,就开始看正文了。然后就越看越迷糊。”

五人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十分兴奋,没想到还能学到新东西。

“不错,但是还是不够,新的知识,需要同旧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加深理解。刚才举的例子,有些是以前我学的文章,你们也回忆一下,你们学过或者看过的文章,试着分析文章的标题。”

“看看能不能从标题上,就能分析出文章的大概!”

五人立即开始回忆,发现竟然真能分析出来。

分析标题之后,他们感觉不再迷茫,仿佛抓到了文章的主心骨。

他们感觉,现在才是文章学习。

“长青同志,有一些文章的标题只有一两个字,没办法分析出来,那怎么办?”

李清月看的文章比较多,有一些文章,如果不看正文,还是分析不出来。

“没事,没有分析出来,也是正常。比如之前举的《孔乙己》这个例子,如果不知道孔乙己是一个人名,根本就分析不出来,文章写的是什么。”

“我们学文章,并不是一定要从标题中分析出什么,而是要培养一个分析的习惯。”

分析的习惯?李清月听了,陷入了沉思。

不一会儿,突然灵光一闪,她明白了林长青的用意。

“长青同志,你是在培养我们分析标题的习惯,以后我们每次看文章,都分析标题,这样大概就知道文章写什么,不至于一头雾水。”

其余四人听到李清月的话,也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林长青让他们举例,并不是让他们分析内容,而是培养他们分析的行为。

林长青听了,点头又摇头,道:

“对也不对!我教的是一个通用的方法,是让你们培养自己的分析习惯,这个分析,不一定就是分析文章的标题。”

“所有的标题都可以用,比如说,出纳票据、物资清单、库房清单、故事标题等等。”

“只要是有标题的,都要分析一下,这可以让你知道,到你手里的东西是什么。”

“有时候,没有注意标题,有可能会办坏事。所以要切记。”

原来如此,没想到分析标题还有这样的用处。

“我们会记住的!”五人郑重说道。

“嗯,说实话,这个分析标题的行为,应该在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