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1章 归 途(1 / 2)

加入书签

钱奕深简短的回答着二姐的问题,都是很浅显的,回答着也省心省力。

住在哪里啊?跟大嫂大哥住对门。

要盖新房不?要啊,开春吧,跟大队申请块地,就盖。

有媳妇了吗?还没啊。

钱奕深想,幸亏二姐问有没有钱啊,到时候怎么回答都不对。

几个人聊着聊着,话题就少了起来,钱奕深就跟大哥和二姐说,他们要回去了。

钱翠云还问,“咋不在这里吃了再走?吃饭吧,我去做饭。”

钱奕琛看到小弟想走了,也就顺势站起来,跟二妹说不吃了,还找借口说奕海堂哥还有事情,整的钱奕海只能站出来,点头解释,“啊,对,我还有事,得早走。”

钱翠云一看留不住,只能让大哥他们几个先走了。

钱奕海走在最前面,穿过光秃秃的院子,朝着侧门走去,“你们慢慢走,我去赶车啊。”加快了脚步,快速的朝着前门当街那棵大树上去解马。

一行人在胡同边的门口那边说着彼此告慰的话,等着钱奕海去赶车,等一群人爬上车,大家跟钱翠云挥着手,一溜烟的下坡朝着华阳镇去了。

他们要穿过华阳镇,才能到回家的路上。

回程,几个人都不说话,两个孩子也蔫蔫的窝在钱奕深的旁边,盖着被子,在一阵马蹄声中,慢慢的入眠。

钱奕深悄声的问钱奕海,“堂哥,咱们在这边找个小馆子吃顿饭吧。”

钱奕海看一眼如今熟悉了一些的堂弟,“既然你想在外吃饭,就去费家营吧,一样的饭食,华阳镇贵多了。”

“那中,堂哥到时候你选一个熟悉一点的店儿,咱们好好吃一顿。”钱奕深也不纠结,反正钱是不能乱花的,也不用打肿脸充胖子,吃饭,能吃饱就行。

于是,钱奕海赶车,几个人顶着冬日午阳,奔走在归途。

跟来时不同,来时迷茫不知路,归去老马识途是旧识。

穿过略繁华(钱奕深眼里)、很繁华(其他俩大人眼里)、哇好多人好多房子啊(俩孩子眼里)的华阳镇,他们沿着马路环山脚一路婉转向北,到了坡顶,能看到熟悉的低洼地里袅袅的炊烟,在冬日的阳光下,淡淡的淡淡的融入到烟尘半空中。

马蹄哒哒,轱辘隆隆,快速下坡的马车让两个女孩子拽着老叔和老舅的手,然后吱哇乱叫。

钱奕深闭上眼睛,感受着些许的快感,回来这段时间,他闷在半山脚的钱家沟,觉得自己快发霉了。

从两位姐姐这边回来,家里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了,钱奕深也要跟大哥计划着,跟大队里申请一块宅基地,准备建自己的房子了。

不能距离大哥太近、也不要距离太远,适当就好。

钱奕深在车速缓下来后,睁开眼睛,感觉没多久就到了坡底;再走一小段路,就到费家营了。

从路边枯黄的草、到沟里干涸的泥土、再到干巴巴的树干、枝丫,钱奕深觉得家乡是如此的陌生。

和之前部队所在地的一年四季的碧绿相比,四季鲜明的钱家沟是如此的展示着季节的更迭。

他乡再好,也是他乡。

家里再差,依旧是归一之地。

钱奕深让自己慢慢的熟悉、融入到生他养他的故土。

“奕琛,你说咱们在哪家吃?”钱奕海没客气,不过也没自作主张。

“奕海哥,你看我们几个像是知道这些的人吗?”钱奕琛笑呵呵的问堂哥,弟弟比自己回来事儿,以后少不得用车求到队里和奕海哥的。

钱奕海看一眼几个人,也是哦。

于是,自顾的把马车赶到一家小店的路边,拉上刹车,等着几个人相互帮助着下来后才把马拴到树上,喂上料,跟在钱奕深几个人身后进了店里。

“吃点啥?”进入腊月了,吃饭的人不多,虽然处在咽喉要路。

“哥,这是我堂弟和堂妹,看着整点吧,都是家里,赶不上饭点了。”钱奕海觉得也不用废话说吃什么了,让店家看着来就行。

中年男人看一眼钱奕海,再看看三个大人两个孩子风尘仆仆的样子,“是吃饺子还是汤面还是炒菜?”

钱奕海本来想说吃汤面了,省钱。

钱奕深接过话茬,“哥,要是能吃饺子,就煮饺子吧,再看着整俩菜,我好久没吃饺子了;要是不方便,就炒几个菜、二米饭。”

钱奕深也知道汤面便宜,但是既然来费家营吃饭,不论吃啥都比在华阳镇吃的俭省,所以就不你再俭省到底,一人来一碗汤面了。

“那就饺子吧,白菜和肉都是现成的,和点面,快!先给你们整点热水吧?”中年男人想着,论现做,捞米饭也不省事儿,饺子也差不多,再说了,米饭剩下不能再卖了,饺子的话,放外面冻上了,卖不了还可以过年自己吃。

不提中年男人的思绪,几个人围坐到桌旁,拿着碗,喝着带着点棕色的热乎乎的茶水,别人只知道是茶,而钱奕深喝出来了,这茶叶最少放一两年了。

在南面的时候,别的没有,各种蘑菇、野菜和茶,那是超级丰富的,尤其北方很少见的茶叶,那边的人家天天必备、一点都不稀奇的。

喝了热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