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章 秦淮河畔(1 / 2)

加入书签

那些青楼女子们,更是这秦淮河畔的一抹亮色。她们或倚栏浅笑,眼神中透着丝丝妩媚与哀怨,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或轻歌曼舞,身姿婀娜,舞步轻盈,仿佛是从画中走出的仙子,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她们的才情亦是不凡,能与文人雅士们诗词唱和,为这热闹的氛围增添了几分雅趣。整个秦淮河畔,每一寸空气里都弥漫着享乐与放纵的气息,是南京城繁华的缩影,也是权贵与文人们的销金窟。

当龙虎军的消息如一阵寒风般吹进南京城,南京城被围之后,秦淮河畔的氛围骤变。城中的权贵们仿佛被惊弓之鸟,纷纷聚集于此。平日里的优雅风度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惊恐不安。他们在这秦淮河畔的楼阁之中,一边肆意挥霍着最后的欢愉,将内心的惶恐发泄在那些妓女身上,一边紧急联系各方人士,商讨着如何抵抗龙虎军的围城之困。

酒桌上摆满了珍馐佳肴,那一道道精美的菜肴,平日里足以让人垂涎欲滴,可如今却无人有心品尝。杯盏交错间,尽是对未来的担忧与不安。他们大声争吵、辩论,有的主张全力抵抗,认为凭借南京城的坚固城防和守军的力量,定能击退龙虎军;有的则面露惧色,担心抵抗会招致更猛烈的报复,主张寻求和解之道。然而,在这混乱的讨论中,恐惧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使得任何决策都显得犹豫不决。

那些青楼女子们,成为了他们情绪的宣泄口。权贵们或是对她们呵斥怒骂,或是提出无理的要求,在这动荡的时局下,她们被迫承受着权贵们的喜怒无常。而这些女子们,心中虽满是委屈与害怕,却也只能强颜欢笑,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惹来更大的灾祸。

城内广大普通百姓的生活早已被地租赋税的重压弄得困苦不堪。而龙虎军的情报人员此前早已在民间悄悄宣扬其“打土豪分田地”政策,还告知百姓们,只要龙虎军来了,他们便能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并且只需上交三成的土地税收,其他大明施加在身上的苛捐杂税都可免除。

这消息犹如一道曙光,瞬间在百姓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他们在私下里议论得愈发火热,有的满脸憧憬地说:“这下好了,龙虎军来了就不用再交那么多租税啦,能松口气咯。”有的则满怀期待地讲:“说不定真能分到田地,往后的日子可有盼头了,能过上好日子呢。”尽管他们也清楚战争残酷无情,但在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憧憬下,对龙虎军的到来更多的是一种热切期待的心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地主阶级以及与他们利益紧密相关的权贵们,听闻龙虎军将至,顿时如临大敌,满心惶恐不安。他们心里明镜儿似的,深知龙虎军的到来极有可能会对他们现有的荣华富贵和高高在上的地位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失去生命。

于是,这些人极力组织抵抗。他们不仅自掏腰包大力出资招募士兵,还充分利用在城内经营多年的关系网,四处奔走,动员其他有势力的人一同参与到抵抗行动中来。在南京城各处,他们精心设置了多个据点,大量囤积物资,妄图凭借这些准备与龙虎军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对抗,以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随着龙虎军的逼近,战斗一触即发。“震天雷”的巨响打破了南京城的平静,城头防线迅速崩溃,龙虎军如汹涌潮水般涌入城内,南京城陷入了残酷的巷战,秦淮河也进入了一片萧条与管制的阶段。

此时的秦淮河畔,曾经的繁华热闹仿佛一夜之间被抽离,画舫闲置在岸边,无人问津,随着时间的推移,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青楼里的女子们也都躲在屋内,满脸惊恐,再没了往昔的风情万种。她们紧闭门窗,蜷缩在角落里,听着外面此起彼伏的枪炮声,心中满是对未知命运的恐惧。

那些曾经在此高谈阔论的权贵们,仿佛被战争的风暴席卷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沿岸的店铺大多关门歇业,门板紧闭,只有偶尔路过的明军士兵,打破这死寂的氛围。整个秦淮河区域被战争的阴霾死死笼罩,曾经的风流韵事、纸醉金迷都化作了泡影,只剩下残垣断壁与冷冷清清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

东林党在南京城内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其成员多是出身士大夫阶层,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秉持着自认为能匡扶时政的理念。像周镳,在崇祯三年于南京士林颇具声名,他常与东林党同仁们相聚,或在书院讲学,宣扬他们对于朝政改良的看法,倡导清正廉洁之风;或在集会中评议当朝官员,对那些他们认为奸佞之徒毫不留情地加以批判,其言辞犀利,往往能在南京城的官场和士人间掀起不小的波澜。

然而,东林党内部也并非全然一心,在面对一些利益纷争和局势变化时,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和立场分歧。

一部分东林党人,如周镳等,出于对大明王朝统治秩序的维护以及自身阶层利益的考量,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凭借自身在城内的影响力,四处奔走,号召士绅们捐钱捐物,为守军提供物资支持,同时鼓动年轻人投身到保卫南京城的战斗中去,试图以此来抵御龙虎军的进攻。他们在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