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暗潮汹涌(1 / 2)
嬴政在经历一场艰苦卓绝且大获全胜的征战,终于凯旋而归,率领着威武雄壮的大军班师回朝后。
等待他的并非清闲与安逸,而是堆积如山的政务和错综复杂的国家事务。
每天从清晨到日暮,他都被各种奏折、会议以及决策所包围,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
与此同时,陆安然也没有闲着。
她一心扑在了自己蒸蒸日上的生意之上,每日早早出门,直到夜幕降临方才归来。
她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市井之间,和巴清精心打理着每一笔交易,凭借着聪明才智和果断决绝,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就这样,两人各自忙碌着,只有在夜晚共进晚餐之时,才有短暂的闲暇能够相聚一起,彼此交流一番。
他们会分享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或是聊聊对未来的期许。
尽管他们的生活看似恢复了往昔的平静,但在其他诸侯国却隐藏着汹涌澎湃的暗流。
由于秦国军队势如破竹,接连灭掉了韩国和赵国。
这一惊人之举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涛,引得各国人心惶惶,暗潮涌动。
尤其是在秦军大破赵国之后,王翦更是屯兵于中山故地,磨刀霍霍,积极筹备着下一步进攻燕国的战略部署。
说起燕国,它虽相较于其他大国略显弱小,但也曾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岁月。
只可惜,由于多年来战火不断,到了燕王喜统治时期,国家的实力已然大幅衰退。
如今,朝政大权掌握在燕王喜之子——太子丹手中。
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态势,燕国的大臣们纷纷劝谏太子丹,主张联合齐国、楚国和魏国等国组成合纵抗秦联盟。
然而,太子丹深知此时再行此策已经难以奏效,不仅无法迅速应对当前的危机,反而可能贻误战机。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毅然决定另辟蹊径,采取一种极为冒险的方法——派遣刺客前去胁迫嬴政。
逼迫他承诺退还先前侵占的领土,并保证从此不再发动侵略战争。
如果他拒绝,就将他杀死,以此来阻挡秦国的兼并之势。
燕太子丹首先找到田光,经过田光先生的引荐而结识了著名的侠士荆轲。
荆轲,卫国人。卫亡,至燕,整日在市井放歌纵酒,酒醉之后常与好友高渐离等相对而泣,旁若无人。
并且荆轲“好读书击剑”,“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
也就是说,荆轲更是一个有学问的沉稳之士,而非一介山野莽夫。
太子丹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把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自己的饭食、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
不久,太子丹对廉颇吐露了自己的心事。
太子丹说:“拿兵力去对付秦国,简直像拿鸡蛋去砸石头;要联合各国合纵抗秦,看来也办不到了。
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见秦王,挨近秦王身边,逼他退还诸侯的土地。
秦王要是答应了最好,要是不答应,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荆轲一听,太子丹想让他去刺杀秦王政啊。
一开始他婉拒了太子丹的请求。
但太子丹不气馁,一直将他尊为上卿,给予他极为优厚的礼遇。
久而久之,荆轲觉得太子丹给予他的太多,他无以为报,答应了他的请求。
荆轲经过深思熟虑后道:“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听说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
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太子丹听后感到为难,道:
“督亢的地图好办;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怎么忍心伤害他呢?
我不能为自己的私仇而杀前来投我的樊将军,愿卿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
跟樊於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
樊将军问:“什么主意,你但说无妨!”
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
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
樊於期说:“好,我每日都在等报仇的机会,假如你能替我报了仇,我的头颅你就拿去吧!”
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听说了这件事,赶着马车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非常悲伤。
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