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君臣相议,集权之谋(1 / 2)
夜幕如墨,深沉地笼罩着皇宫,唯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诡谲地舞动。我刘伯温应召而来,踏入这静谧却又仿若暗流涌动的殿堂。朱元璋端坐于书案之后,身姿挺直,仿若一座巍峨不可撼动的山岳,然其眼神中透露出的忧虑,恰似隐匿于山间的幽潭,深不见底且波澜暗涌。“伯温啊,朕思及朝堂如今局势,诸将功高权重,长此以往,朕心难安。”他的声音低沉而凝重,仿若古钟沉闷的低鸣,每一个字都似携带着千钧之重,在这寂静的空间内回荡,令我心弦紧绷。
我微微躬身,双手抱拳,神色恭敬而肃穆,缓声道:“陛下圣明,此隐患臣亦有所察觉。功高之臣,犹如参天巨树,枝叶繁茂,其荫蔽虽可护佑一方,然若不加修剪,恐遮天蔽日,使陛下光辉难照四方。”我一边说着,一边偷眼观察朱元璋的神色,见他微微点头,似是认可我的比喻,心中稍定,继续道:“只是集权之举,恰似在钢丝之上行走,需慎之又慎。”
朱元璋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犹如鹰隼锁定猎物时的锐利:“朕意已决,欲收揽兵权,改革官制,使权力归心于朕,方能保大明江山永固。然朕亦知此举触动诸多利益,伯温,你有何高见?”他目光灼灼地凝视着我,那眼神仿佛能穿透我的灵魂,探寻我内心深处的思绪。我沉思片刻,脑海中犹如风云变幻的战场,各种策略与可能的后果相互交织、碰撞。“陛下,臣以为宜缓图之。”我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坚定,仿若在风雨中坚守的磐石,“如今大明初立,根基未稳,若操之过急,犹如猛浪冲击尚未坚固的堤岸,恐引发各方动荡,乱了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此时,一阵微风悄然拂过,吹得烛火闪烁不定,光影在我们脸上摇曳,似是这宫廷权谋的无声映照。朱元璋站起身来,负手踱步,他的步伐缓慢而沉重,每一步都似踏在这大明江山的命运脉络之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江山在低吟、在思索。“缓图之?伯温,你且细细道来。”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与期待,那是对稳固政权的强烈渴望,犹如久旱之人盼甘霖。
我深吸一口气,整理思绪,道:“陛下可先从一些细微之处着手,譬如对军队的粮草调配与军备更新加以管控,如涓涓细流,逐步渗透。对于官制改革,可先设立一些新的官职,分担旧有官员权力,如萌芽之初,慢慢生长,待时机成熟,再行大刀阔斧之举。如此,方能在减少动荡的同时,实现集权之目的。”我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势辅助表达,试图让朱元璋更清晰地理解我的策略,那手势犹如在绘制一幅大明未来的权谋蓝图。
朱元璋停下脚步,转身凝视着我,眼神中多了一丝沉思与权衡,仿若在天平上衡量利弊得失:“伯温,你此计虽稳妥,然朕恐夜长梦多。”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内心的纠结与矛盾,那是作为帝王对权力的渴望与对国家稳定的担忧相互拉扯。我心中暗叹,深知这其中的复杂与艰难,犹如在荆棘丛中开辟道路,每一步都伴随着疼痛与风险。“陛下,欲速则不达。臣愿为陛下悉心谋划,时刻关注朝堂局势,相机而动,确保集权之路顺遂无虞。”我再次躬身,表达自己的忠心与决心,眼神坚定而诚挚,仿若一颗永不陨落的星辰,在这权谋的夜空下闪耀。
从御书房出来,月色如水,洒在宫道上,泛起一片清冷的光辉。我脚步略显沉重,心中思潮起伏。这集权之路,布满荆棘与陷阱,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李璐菲正在宫道尽头等候,她身着一袭素白长裙,在月色下宛如仙子下凡,那清冷的气质仿若与这月色融为一体。“先生,您与陛下商议许久,可是朝堂之事愈发棘手?”她的声音轻柔婉转,仿若夜风中的一缕幽笛,驱散了我些许心头的阴霾。我轻轻握住她的手,感受着她指尖的温暖,仿佛在这冰冷的权谋世界中寻到了一丝慰藉:“璐菲,陛下欲集权,此乃关乎大明国运之举,需步步为营,我等肩负重任,不可有丝毫懈怠。”
她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理解与信任,如同一泓清澈的湖水,倒映着我的身影与内心的疲惫:“先生智谋过人,定能辅佐陛下妥善处理。只是先生也要保重自己,莫要被这朝堂纷争累坏了身子。”她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如春日暖阳,温暖着我的心田。我心中涌起一股感动,轻声道:“有你在旁,我纵遇千难万险,亦有勇气面对。”
在随后的日子里,朝堂之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朱元璋开始按照既定策略,逐步实施一些微小的变革。诸臣表面上恭敬顺从,然私下里,各种议论与揣测纷起,犹如平静湖面下涌动的暗流,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我时刻留意着各方动静,犹如一位敏锐的猎人,在这权谋的丛林中潜伏,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每一次与大臣们的交谈,每一次朝堂上的决策讨论,我都小心翼翼地权衡利弊,出言谨慎,如履薄冰。
常遇春闻得一些风声,前来找我。他依旧是那副豪爽不羁的模样,大步流星地走来,仿若一阵狂风席卷而来,脸上带着些许疑惑与不满:“伯温先生,陛下这是何意?俺们这些武将出生入死打下江山,如今却要被诸多限制?”他的声音洪亮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