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六十一章 时机不对(1 / 2)

加入书签

“那这东西大概是什么时候的?”宝友咽了口唾沫,满怀期待地问道。

高兴故作沉思状,眉头紧锁后摇了摇头:“现在我也不好断言。您先通过这一轮吧,后续会有专业鉴定报告。”

“好的好的,谢谢老师。”宝友满脸欢喜,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然而,当高兴再次见到这位宝友时,他的笑容已不复存在,“老师,这东西不能卖吗?我只是想捡个漏,怎么就违法了呢?”

面对宝友困惑的表情,高兴解释道:根据文物保护法,购买此类出土文物是违法的行为。

专家们经过讨论,认为这件琴轸钥很可能来自洞庭湖畔的一座楚墓,因为那里曾发现一把腐朽的古琴,其上的锈蚀琴轸与之十分匹配。

既然证据确凿,宝友也只好认命了。他因坦白交代而获得了宽大处理,但还是损失了两千块钱。

这就是国内文物市场的现状:即使买到真货,也可能因此惹上麻烦。

正当这时,高兴想起还有另一件事要处理。“你看到那位鉴定陶俑的大爷了吗?”他问。

“没注意到,来的时候只有几位专家和一位警察在场。”宝友回答。

高兴记得白老师提过应该有三位专门负责文物保护的警察。那么其他两位去哪儿了?

与此同时,在羊城某城中村的一间出租屋里,之前那位大爷正在警员的带领下指认房间内的非法物品。

“你说你是捡垃圾的?”警员询问道。

“没错。”被手铐束缚的大爷点头承认。

民警乙从墙角拿起一件顶端是圆环的工具,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

“捡垃圾还要用金属探测器?”他疑惑地问。

“这么专业啊?”另一位民警好奇道。

“这东西是用来找土里的废铁的。”大爷解释说,“我们这儿的人都用这个。”

“‘我们这儿的人’?你还有同伙吧?”民警甲立刻警觉起来。

“没有……”大爷低下头,不敢再多说。

但沉默并不能掩盖事实。其他几位民警已经发现了线索:床下藏着两个大纸箱,装满了瓷碟和瓷碗;衣柜里藏了一箱铜镜;床头柜里则塞满了各种古钱币。

这些文物加起来,少说也有几百件之多。

相比之下,之前送去鉴定的汉代陶俑简直不值一提了。

沿海地区的天气总是变化无常,就像这次鉴宝活动后的第二天,高兴刚吃完早茶就发现,原本预报的“多云”转眼变成了“小雨到中雨”。

尽管外面细雨绵绵,警车还是准时停在酒店门口接上了高兴,准备带他去当地治安所做笔录。一同上车的还有昨天见过面的瓷器专家窦老师。

看到高兴也在车上,窦老师显得很惊讶:“小高,你是鉴定委员会的一员吗?”

高兴连忙澄清:“老师误会了,我是去做口供的。”

“哦?这事儿你也牵扯进来了?”窦老师下意识地与高兴保持了些距离。

到了治安所,眼前的景象让高兴彻底明白过来为什么会被带到这儿来。

会议室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文物,经过一夜清点,总数竟达到了八百多件,包括四百多件瓷器和陶器、两百多件青铜器及金属制品以及一百多枚古钱币。

“你们这是抓了个盗墓团伙?”高兴不禁问道。

“实际上只有三个人。”一名警察回答,“一开始我们也以为这只是个小案子呢。”

当高兴到达嫌疑人住所时,他惊讶地发现这可能是羊城近二十年来涉及文物最多的盗墓案件。可惜的是,这个时机不对。

高兴心想,如果晚一点,或许在古玩市场还能遇到这些盗贼正在销赃。

但现在,这样一个大案子,他却无法亲自参与其中了。

录完口供后,高兴正准备回酒店,刚走出办公室,一个人影突然冲了过来,紧紧抓住了他的胳膊。

“窦老师?您不是去做鉴定了吗?”高兴试图挣脱,但对方抓得很紧,生怕他会逃跑。

“那根本不是鉴定,简直是想害我这条老命。”窦老师揉着眼睛,抱怨道:“四百多件瓷器,就请了我一个专家去看。”

“你可不能走,我已经问过汪振盛了,他说你对陶瓷的鉴别非常准确。”窦老师恳求道:“无论如何,今天你得帮我这个忙,晚上我请你吃最贵的顺德私房菜。”

高兴恍然大悟,难怪窦老师如此焦急。让一位鉴定专家独自处理四百多件文物,确实太过分了。

不仅要鉴定还要登记,这项工作可能需要好几天时间。而且明天天气好的话,窦老师还计划去现场参加活动呢!

考虑到窦老师在鉴宝海选阶段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瓷器这样的国宝级藏品,高兴决定伸出援手。

“老师,您错了。”高兴摇头说:“我对吃饭没兴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