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五章 正当的物件(1 / 2)

加入书签

对于涉及国家一级文物的重大事件,征求一下这位老专家的意见无疑是明智之举。

记得之前汪教授在直播间提到过,考古现场曾发生过车辆闯入抢夺文物的事情,这让张阳印象深刻。

或许这次玉猪龙的风波也有类似的背景。

趁记忆还清晰,张阳录了一段语音信息,详细说明了情况,发送给汪国生教授,等待回复。

处理完这一切,他回到了直播间:

“各位藏友,还有谁想要连线鉴宝?”

“老师,能看看老玳瑁吗?”

“你说的是玳瑁眼镜吧?”张阳询问道。

眼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那时它们是从西域传来的稀罕物,价值不菲。

直到明末清初,一位名叫孙氏的工匠凭借其精湛技艺降低了眼镜的成本。

到了清朝顺治年间,一副眼镜只需花费十个铜板。

富人们为了彰显地位,开始在镜框上下足功夫,玳瑁眼镜因此流行起来,并延续至今。

“这是我父亲多年前从旧货市场淘来的。”

藏友介绍起他的宝贝。

这副玳瑁眼镜是可折叠的,两片镜片通过中间的铰链连接,可以合拢在一起。

它没有耳钩,佩戴时仅靠鼻托固定,有时会在两侧系上绳子以防滑落。

圆形的镜片很大,戴上后可能显得有些滑稽。

“这真的是玳瑁做的吗?”

藏友指着环绕镜片的黄褐色部分问道。

“当然是了。”张阳查看了一下信息,点头确认,“这是一件上世纪初的老物件,当时的时尚配饰。”

“只可惜镜片是玻璃的。”

“这东西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张阳好奇地问。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这样一副眼镜的价值相当于今天的数万元。

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是用不起这种东西的。

“没有哦。”藏友摇摇头,“这副眼镜是我父亲在本世纪初从旧货市场买的,花了五百块钱。”

“在那个年代的五百块……算是保本了。不过因为品相不太好,现在的市场价大概两千左右。”

“你说如果我把它拆开来,当成单片眼镜卖怎么样?阿蒙的粉丝应该会挺喜欢的吧?”

“嗯?你该不会是被附身了吧?”张阳半开玩笑地反问。

“嘿嘿,没错,我就是那位粉丝。”

【真的吗?】

【阿蒙的眼镜是水晶的,你这个是玻璃的。】

【而且,人家是没有框的。】

“看到了吗?”高兴指着屏幕上的几条评论说:“你以为赚钱那么容易?”

“算了,不拆了,反正我也有一套。”宝友拿起一个小圆盒,在镜头前晃了晃。

他解释说这是个专门的眼镜盒,眼镜折起来正好能放进去。

“这是什么皮的?”宝友指着盒子顶部的黑色外壳问。

“是牛皮的。”

“不过,你这是吹牛皮吧。”高兴嘲笑道:“这显然是涂了黑漆的。”

“年轻人不厚道,想骗我?”

“哈哈。”宝友有点尴尬地笑了:“那这盒子值多少呢?”

“两百块。如果连眼镜一起,那就两千五。”

屏幕上出现了评论:

【这玳瑁也不值钱嘛!】

【主要是品相差。】

【镜框太细,其实越粗越值钱。】

“讨论粗细的朋友们,我们是在谈古董的价值,不是别的。”

“宝友,你还有其他东西需要鉴定吗?”

“还有一个。”宝友吞了口口水:“是个动物制品,但应该是合法交易的那种。”

“人工养殖的?”

“不是貂绒,你看看这个。”宝友拿出一个长满灰色毛发的椭圆形物体,看起来就像带毛的猕猴桃,上面的毛还打着卷。

张阳看了一眼,严肃了起来。

“就这个吗?”高兴问:“这可不够定罪的。”

“就这一个,是我和我爸下乡时收的。”

“你和你爸关系怎么样?”

“亲如父子。”宝友回答。

这个回答让高兴愣了一下,然后明白了这是表示他们关系很好。

“那你别玩手机了,快去自首吧。”

“啊?这也要坐牢?”

“是的,这种东西即便是收购,也可能面临两三年的刑期,不过可能会缓刑。”

【具体来说,可能是判二缓二,以前有过这样的案例。】

麝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次的判决其实已经算是轻的了。

有些朋友可能还不明白,“坦白从宽”是什么意思,很快警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