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2章 :人才选拔争议(1 / 1)

加入书签

因瑞王事件,大量党羽官员被处理,朝廷职位出现众多空缺。朱由检深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贤能之士,于是下决心选拔人才,以填补这些空缺。

皇帝颁布诏书,宣布采用一种新的人才选拔方式。这种方式不再仅仅依靠科举考试的成绩,还注重个人的品德、实际能力以及对国家治理的见解。

具体来说,新的人才选拔方式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是资格审查。所有报名参加选拔的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背景审查,包括家庭出身、过往经历、有无违法乱纪等方面。只有身家清白、品行端正的人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

其次是综合笔试。这一轮考试不仅涵盖了经史子集等传统的文化知识,还增加了对时政的分析、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等内容。考试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除了传统的书面答题,还有案例分析、论述等。

然后是实地考察。通过笔试的人员会被派往各地进行实地考察,要求他们针对当地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考察过程中,会有专门的官员暗中观察他们的工作方法、态度以及与民众的沟通能力等。

接下来是面试环节。由皇帝亲自领衔,与朝中重臣组成面试小组。面试者需要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对当前局势的看法以及个人的职业规划等。面试小组会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打分和评价。

最后是品德审查。在整个选拔过程中,会暗中调查候选人的品德表现,包括是否诚实守信、有无尊老爱幼、邻里关系是否和睦等。对于品德有亏的人员,即使其他方面表现出色,也会被淘汰。

此消息一出,立刻在朝野上下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朝堂之上,一众大臣们为此争论不休。一些传统的官员们,他们坚守着旧有的观念,认为科举考试历经多年,是经过时间考验、选拔人才的正统方式。

“陛下,科举之制传承已久,贸然更改,恐生乱局啊。”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拱手说道。他的脸上满是忧虑,“多年来,科举为国家选拔了无数人才,如今突然改变规则,如何能保证公平?又如何让天下学子信服?”

“是啊,陛下。” 另一位大臣紧接着附和道,“旧制深入人心,突然变革,恐怕会引起社会动荡,民心不安呐。”

而另一群官员则坚定地支持皇帝的决定,他们认为时代在变化,旧的科举制度虽然有其优点,但也可能会遗漏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

“陛下圣明,如今国家需要的是能办实事、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旧有的科举制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难以选拔出真正能为国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贤能。” 一位年轻的官员挺身而出,目光炯炯地说道。

“没错,陛下。” 又一位官员站出来说道,“新的选拔方式注重品德、实际能力和对国家治理的见解,这恰恰能选拔出那些心怀天下、有真才实学的人,为朝廷注入新的活力。”

在民间,学子们也对此议论纷纷。那些一直埋头苦读,准备通过科举入仕的学子感到无比的不安和焦虑。

“这新的选拔方式,让我们之前的准备都白费了吗?多年的寒窗苦读,难道就这样付诸东流?” 一位面容憔悴的学子对着同窗好友无奈地抱怨道。

“我不这么认为。” 旁边一位学子反驳道,“若只是死读书,而无实际的能力和品德,又怎能担当国家大任?这新的方式或许能让真正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

“可是,这新的标准如何衡量?谁来评判?会不会有舞弊和不公?” 有人提出了心中的担忧。

“是啊,一切都是未知,让人惶恐不安。” 众多学子们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焦虑之中。

就在这争议声中,朱由检坚定地推进着人才选拔的工作,而林正等忠臣则积极协助皇帝制定具体的选拔标准和流程,以确保选拔的公平公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