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章 :选拔贤能(1 / 1)

加入书签

在成功铲除魏忠贤及其党羽后,朝廷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然而,李明深知,要想让大明真正走向繁荣昌盛,还需要选拔一批有真才实学、清正廉洁的官员来充实朝堂,改变现有的腐朽局面。

为此,李明下定决心举行一场规模空前的科举考试。他亲自参与制定考试题目和选拔标准,不仅要求考生展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才华,更要对国家治理、民生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和切实可行的策略。他深知,唯有如此,才能为国家选拔出真正能为百姓谋福祉、为朝廷出谋划策的贤能之士。

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巨大轰动。无数心怀报国之志的学子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京城一时间变得热闹非凡。考试当天,考场外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考生们身着整洁的长衫,有的面色凝重,有的自信满满,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紧张的心情,依次步入考场。

李明在宫中亦是坐立不安,时刻密切关注着考试的进展。他多次召集大臣们商讨如何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杜绝舞弊行为。“朕要此次科举成为真正选拔贤才的盛典,绝不容许有任何徇私舞弊之事发生。” 李明目光坚定,语气严肃地对大臣们说道。

考试结束后,阅卷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李明亲自挑选了几位德高望重、公正无私的大臣负责阅卷,并再三叮嘱他们要严格按照标准选拔人才。“诸位爱卿,此次阅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务必公正评判,不可有丝毫疏忽。” 李明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和信任。

在阅卷的日子里,李明常常深夜还在思考着科举之事,难以入眠。终于,经过多轮严谨的筛选,一批优秀的考生从众多应试者中脱颖而出。

这一日,李明在朝堂上亲自接见了这些新科进士。他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而又充满期待地审视着下方的年轻学子们。“朕今日在此,望尔等能畅所欲言,让朕知晓你们的抱负和理想。” 李明缓缓说道。

新科进士们依次上前,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中一位名叫张翰的进士引起了李明的格外注意。张翰出身贫寒,但其目光坚定,身姿挺拔。面对皇帝的询问,他不卑不亢,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对国家现状的深刻认识。

“陛下,如今国家虽初定,但民生问题仍亟待解决。百姓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商业发展受限。臣以为当减轻农民赋税,鼓励农商并重,加强水利建设,改革科举制度,选拔实用之才” 张翰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

李明听得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赏之色。“张翰,你所言甚是,朕心甚慰。” 当即,李明任命张翰为翰林院编修,希望他能在日后为朝廷出谋划策,一展抱负。

然而,就在朝廷上下对新科进士们充满期待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冲突骤然爆发。一位权贵子弟因在科举中名落孙山,其家族仗着在朝中盘根错节的势力,四处散播谣言,污蔑此次科举存在舞弊,并称张翰等新进士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功名。

这一谣言如同野火一般,迅速在京城传播开来,引起了轩然大波。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质疑声此起彼伏。保守势力趁机借此发难,指责李明选拔人才不当,扰乱了朝廷的正常秩序。

在一次气氛紧张的朝会上,一位保守派大臣站了出来,他拱手说道:“陛下,此次选拔的新进士资历尚浅,恐难以担当重任。老臣认为,还是应当依靠那些经验丰富的旧臣。且此次科举舞弊传闻甚嚣尘上,若不妥善处理,恐有损朝廷威严。”

李明微微一笑,神色从容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朕已命人彻查此事,若真有舞弊,定严惩不贷。但朕相信此次选拔公正无私,张翰等人皆是凭借真才实学获得功名。朕选拔贤能,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百姓的福祉,绝非被尔等陈旧之见所左右。”

那位大臣仍不死心,还想再争辩,李明却摆摆手,声音洪亮地说道:“此事不必再议,朕意已决。朕定要为朝廷选拔真正的贤能之士,重振朝纲!谁若再敢妄言,以抗旨论处!”

随着新官员的上任,朝廷的风气逐渐焕然一新。他们积极建言献策,为朝廷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但李明也清楚,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坚定信念,才能让大明走向真正的繁荣昌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