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0章 试点成功,扩大推广面积(1 / 2)

加入书签

苟不同再次开口解释起来,

“贾书记,我调查过这个何雨柱的背景,他岳父是咱们市里的郝市长,有这层关系,我想他调粮食应该比较简单。”

贾正敬听到苟不同的这番解释后,认可了这个说法,露出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看来你说的很对,八成是这个原因,只能说这何雨柱运气太好了,行吧,这次算他走运,不过下一次可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至于何雨柱在返回县政府后,便带着袁浩找来的那些农学专家,一起前往杨家沟。

在这段时间,通过自己的倾囊相授和这些农业专家的教导下,仅仅花费了不到一周时间,杨家沟的这些村民就已经全面学会了旱稻的种植技术,开始在杨家沟大面积的种植旱稻。

原本这里的梯田是用来种植高粱和玉米的,但是现在改成种植何雨柱带来的旱稻。

由于何雨柱的旱稻种属于生长周期短,抗虫害能力强,耐寒耐涝,只需要定期打理就可以坐等收获了,非常的方便。

不过这种好东西,理论上应该大面积推广,但何雨柱有自己的盘算,他打算以杨家沟作为试点,一步一步地开始扩大种植面积,有序的发展。

接下来的这几个月,何雨柱基本就是待在杨家沟捣鼓他的旱稻种植技术,并陪着这些杨家沟的村民们。

要知道现在我国还没有旱稻技术,只有在南方种植水稻,不过现在的水稻由于技术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改良,平均亩产只有可怜的280斤,而何雨柱的这款改良型旱稻亩产可以达到惊人的1500斤,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整整翻了差不多有5倍,而杨家沟差不多有500亩地可以适合种植旱稻。

在这短短的3个月内的劳作下,很快他们就在秋天来临前收获了第一批旱稻,一共整整370吨的大米,这个结果要是说出来,绝对没人敢信。

仅仅一个300户人口的穷山沟居然可以在短短3个月整出370吨大米,光这些粮食足够养活1000户1年的口粮,这还是以30公斤作为标准去分配的,如果省着点吃,哪怕2000户都能养活。

当然这些粮食除了去掉杨家沟村民自给粮,余下的一成给他们自己,可以去粮站换取其他物资,剩下的9成全都归县政府也就是何雨柱所有了。

这也是他们提前说好的,杨家村的村民并没有任何不满。

至于何雨柱则是让人在这里建了个粮仓,将这些粮食都储存起来。

当然也有一部分他偷偷的放到了系统空间内。

今年整年的收益并不好,整个安东县类似之前杨家沟闹饥荒的问题都存在,县里是一片哀声哉道。

至于县委书记贾正敬等人为了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并没有及时发放救济粮,反而是这里扣一点,那里卡一些,这就导致安东县的老百姓对县政府颇为不满,心中都有怨气。

这一日,何雨柱和往常一样在县长办公室办公。

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笃笃”

“请进”

房门打开后,何雨柱便抬起头望了过去,发现来人是袁浩后,当即询问起来,

“怎么了,小袁,有什么事么?”

袁浩闻言,当即说明来意,

“何县长,经过我这几个月的调查,关于县委那些领导违法的事情我都调查清楚了,这里是我们情报科查到的资料,请您过目。“

何雨柱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

“好,你呈过来吧,我仔细看看。”

旋即袁浩将手中的资料袋递了过去,何雨柱接过资料袋后,开始仔细的查看起来。

映入眼帘的第一个便是关于县委书记贾正敬违纪违法的资料记录。

1956年9月,贾正敬私吞了县里拨给李家村的1000斤粮食。

1956年11月,贾正敬私吞市里下发的粮票。

1957年

全部都这畜生中饱私囊的记录,至于其他县委常委那也是是一丘之貉,都是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何雨柱在看完这些档案的内容后,整个人也是颇为气愤。

不过气归气,他开始思考自己如果将手头上的这些资料交到市纪委那,估计也翻不起什么浪花,这个贾正敬背后有人自己是知道的,光这些罪证还不足以将他彻底打倒。

他何雨柱这个人做人有个原则,那就是要么不做,做了就得做绝,绝对不会让敌人有翻身的机会,为此,他决定秘而不发,暂时先搁置起来,等适当的时候再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小袁,这段时间辛苦了,咱们暂时先别声张,光这些罪证还不够,你派人继续盯着这些人。”

袁浩闻言,点了点头,

“好的,何县长,我知道了。”

随后便离开了县长办公室。

接下来的这段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