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2章 :群臣激辩(1 / 1)

加入书签

朝堂之上,金碧辉煌的龙椅高高在上,皇帝端坐其上,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大殿内,群臣分列两旁,气氛紧张,如同绷紧的弓弦,一触即发。林羽与李渊的对峙,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陛下,此事不可不查,林将军所呈之证据,虽不足以定罪,却也不容忽视。”一位身穿青色官袍的中年官员站了出来,他的声音沉稳,眼神坚定,他是御史大夫赵刚,以直言敢谏著称。

李渊的脸色微变,他的目光冷冷地扫过赵刚,心中暗自警惕。赵刚的立场,无疑给了林羽一方增添了不少分量。

“赵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就凭一封书信,就要定我李渊的罪?”李渊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怒意,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威胁。

赵刚不为所动,他直视李渊,声音更加坚定:“丞相大人,您是三朝元老,自然知道任何嫌疑都应当彻查,以正视听。”

李渊的脸色更加阴沉,他知道赵刚的话在理,但他更知道,一旦此事深究,自己的罪行必将暴露无遗。

这时,另一位身穿红色官袍的老臣站了出来,他是兵部尚书王烈,一向与李渊交好。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宜过于张扬。林将军虽然英勇,但此次所呈之证据,实在难以服众。若是因此引起朝堂动荡,恐怕不利于国家的安定。”

王烈的话音刚落,另一位官员立刻反驳:“王大人,你这话未免太过偏颇。林将军在边关屡立战功,他的人品和能力,难道还不足以让人信服?”

朝堂上的气氛越来越紧张,群臣分成两派,一派支持林羽,要求彻查此事;另一派则以李渊为首,试图平息事态。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

林羽站在大殿中央,他的目光在群臣之间游移,心中暗自思量。他知道,这场辩论,不仅仅是关于证据的真伪,更是关于权力的较量。他必须保持冷静,不能让情绪左右自己的判断。

“陛下,臣以为,此事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不可不查。”一位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他是新晋的翰林学士,名叫陈风,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过人的才华受到皇帝的赏识。

陈风的话引起了皇帝的注意,他的目光落在陈风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陈学士,你有何见解?”皇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

陈风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也是挑战。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陛下,林将军所呈之证据,虽然不足以直接定罪,但至少表明了丞相与外敌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臣以为,至少应当对丞相进行调查,以示公正。”

李渊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知道陈风的话将会对皇帝产生影响。他必须采取措施,否则局势将对自己极为不利。

“陛下,臣以为陈学士的话过于偏激。林将军虽然英勇,但他对朝堂之事毕竟不如我们这些老臣熟悉。臣请陛下三思。”李渊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哀求,他试图唤起皇帝的同情。

皇帝的眉头紧锁,他的目光在林羽和李渊之间来回扫视,显然也在犹豫不决。

就在这时,一位身穿黑色官袍的老臣站了出来,他是刑部尚书孙策,以铁面无私著称。

“陛下,臣以为,此事应当依法办理。无论是谁,只要涉嫌犯罪,都应当受到调查。这是维护国家法制的根本。”

孙策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朝堂上的争论更加激烈,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立场而争辩。

林羽站在那里,他的目光坚定,他知道,这场辩论,不仅仅是关于自己的清白,更是关于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他必须坚持到底,不能让邪恶得逞。

朝堂上的辩论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群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知道,这场辩论,已经不仅仅是关于林羽和李渊的对质,更是关于朝堂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危。

最终,皇帝站了起来,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此事暂且搁置,待查明真相,再行定夺。”

随着皇帝的离开,朝堂上的辩论暂时告一段落。林羽和李渊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两人的眼中都闪过一丝坚定。他们知道,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