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117章 全面入侵2(1 / 2)

加入书签

汤还是有点军事才能的,在南口和日军血战十九天,把日军搞死了差不多近万人,蒋当时命令他绝不允许撤退,死也要死在阵地上,不过汤恩伯很机灵,在超额完成了老蒋下达的防守任务后,果断带着剩下的兄弟们跑路,为中央军留下了血脉,让蒋非常惊喜,既把面子挣了,也没赔光本钱,从后来汤恩伯一路升官发财,就可以知道,老蒋对于汤最后跑路的行为一点是很赞赏的。

日本人此时非常猛,他们计划南北夹击,迅速把委员长打趴下,在把汤恩伯赶跑以后,迅速占领了北平、天津、察哈尔和河北,最后冲向山西。

这可把阎锡山给吓坏了,从辛亥革命开始,阎就一直周旋在各路军阀中间,战战兢兢,苦心经营,对于阎来说,山西就是他的命根子,如今要来抢他命根子的,居然是他的日本老同学。

板垣征四郎和阎锡山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因为这层关系,在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之前,板垣经常到山西看望老同学,共叙同学情谊,同学能有什么坏心眼呢?每次阎都热情招待,板垣借着这些机会,踏遍了山西的山山水水,把山西的地形摸得透透的。

九一八事变的时候,板垣还只是关东军一个参谋,到1937年的时候,这小子官运亨通,已经晋升中将,成为日军第五师团的师团长,这个第五师团主要由广岛人构成,所以也叫广岛师团,由此看来,广岛挨一颗原子弹也是咎由自取。

老同学带着日军最精锐的部队来要自己的老命了,阎锡山慌的一b,但是再慌也要打,蒋介石让他沿着长城布防,和卫立煌率各路军队抵抗日军,这个就是太原会战。

虽然阎锡山慌的不行,但此时他也达到了历史上辉煌的顶点,因为他从来没有指挥过如此多派系的军队,包括中央军卫立煌、西北军孙连仲、川军邓锡侯,还有共产党的人马。

在这个期间,阎锡山安排了十一个军在平型关附近狙击日军,被称为“平型关战役”,有十个军都打的稀烂,所以这个战役后来就不咋提了,唯独第八路军取得了胜利,这就是书上浓墨重彩描述的“平型关大捷”。

这场战斗最能体现中日军队的差异,林彪率领的115师是八路军的第一主力,战士们几乎都参加过长征,是真正大浪淘沙后的精英,无论战斗意志还是战斗技巧或者是体能,都是顶呱呱,远远超过普通人。

115师一万两千人左右,伏击的日军是板垣师团二十一旅团的辎重部队,也就是日军后勤部队,这支日军非主力运输队共1000多人,双方基本是10:1,精英vs后勤。

按理说我军应该以绝对优势迅速获胜,事实是双方打了大半天,日军1000多人才被全歼,可我军也伤亡了1000多人,这些可都是干部的种子,毛教员得知部队伤亡的数字后,心疼的直跺脚。

鬼子拼刺刀的水平,让八路军非常感慨,根据战场感受,八路军制定了专门针对日军的拼刺刀战术,在日常战斗中继续打磨,拼刺刀的技能提升飞快,到抗战后期,拼刺刀的水平已经完全不弱于日军了。

由于消灭的是辎重部队,八路军缴获了不少好东西,其中包括很多军大衣,林彪很高兴,披着缴获的日军军大衣出门兜风,被晋绥军士兵当作日军军官,一枪命中,受了重伤,只得去苏联养伤,从此退出抗日战争,等他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解放战争了,实在是有点遗憾,他好像就是专门为内战而生的。

紧接着晋绥军和卫立煌的中央军在雁门关附近和板垣征四郎狠狠的干了一场,这就是“忻口战役”,守财奴阎锡山这次也发了狠,把太原兵工厂所有库存炮弹几万发全部拿了出来,热情招待了老同学,战斗中跑出来陈长捷这匹黑马,表现出强大的防守技能,后来平津战役时,被傅作义安排防守天津,给解放战争增加了不少难度。

国军在这场战役中牺牲了十万,只干死了鬼子一万左右,在老蒋的死命令下,国军真的玩命了,可肉体终究扛不过炸弹,战士再勇猛也不过是送人头,忻口战役注定失败。

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国府持久抗战的指导思想下,一次接一次的失败都是可以忍受的,可每场战役失败以后的溃散就让人无法忍受了。

淞沪会战也好,忻口会战也好,战场上的国军将士没有一个孬种,面对日军敢打敢拼,不愧为热血男儿,可需要后撤的时候,撤退都变成了逃跑,战场上的热血男儿都变成了胆小鬼,互相比谁跑的快,甚至为了夺路互相火拼,前后表现判若两人。

这就不是将士素质的问题了,而是组织的问题,国府内部派系林立,各地军头为了民族大义可以暂时共赴国难,殊死战斗,但到了撤退的时候,需要有人牺牲自己,留下来阻击日军,掩护大部队有序撤离,可乱世中,失去枪杆子的军头算哪根葱?

在和日军对阵时,国军只要有一伙人跑,其他人都会跑,并且比赛谁跑的更快,日军也感到很疑惑,前一秒还打的要死要活,突然对面就没动静了,再一看,卧槽,国军都跑了,于是一次次上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