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1章 英雄的部队1(1 / 2)

加入书签

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土崩瓦解,有很多官兵跑到了山西,张学良把在山西的这些散兵游勇集中起来,组建成了第29军,这支部队不是张学良的嫡系,张学良认为简直就是累赘,听说给了50万元安家费之后就没管过了。

山西是阎锡山的地盘,这支军队从此就寄人篱下,无人过问,没有军费和补给,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整个部队衣衫褴褛,简直就和叫花子一样,还好长城抗战爆发前夕,何应钦想起还有这么一支部队,调到了察哈尔前线。

在得到转移的命令时,叫花子一样的形象实在有碍观瞻,29军的将士们不得不夜间行军,就是怕被人看见笑话,没想到营养不良的西北汉子们在抗日的战场上血性十足,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获得全国人民的关注,这才开始有所改善。

这样一支军队驻守平津,中日双方都觉得可以接受,对于蒋介石来说,这是一支坚决抗日的英雄部队,民意是支持的;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支部队抗日意志虽强,但装备实在太烂了,战斗力有限,表示不反对。

《何梅协定》签订之后,29军进驻北京,作为军人,宋哲元还是很有军事素养的,马上派出重兵守住了北京的几个门户,比如宛平城。宛平城外有一条河流,名字叫卢沟桥,上面有诗词高产户乾隆写的“卢沟晓月”。

为了增强平津的防护力量,蒋介石默许宋哲元的扩军行动,29军已经拥有十万将士,远远超过一个军的编制。

在宋哲元进驻平津后,日本鬼子各种拉拢诱惑,表示宋桑仪表堂堂,分明有帝王之相,完全可以考虑让华北独立嘛,大日本帝国绝对支持你,只要让华北独立,你就是华北皇帝,就像溥仪陛下一样。

面对日本人的诱惑和近在咫尺的枪炮威胁,宋渡过了无数个难眠的夜晚,一度非常彷徨,思想也出现过滑坡,但不管怎么样,他守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底线——坚决不做汉奸!

宋如此不合作,很快激怒了来自东瀛的日本桑,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用枪炮的干活。

鬼子们已经磨刀霍霍了,29军的将士们呢?

29军的兄弟们现在抗日激情高涨,随时盼望着和鬼子血战一场,在1933年的喜峰口战斗中,29军的兄弟们用大刀和手榴弹对抗日军的飞机和大炮,居然干掉了800多个鬼子,喜峰口防线始终屹立不倒,战士们的血性感动了全国人民,关于29军的纪录片在全国各大城市放映,只要出现宋哲元的镜头,观众都要站起来疯狂鼓掌,表达对这位抗日英雄无比的敬仰之情。

作曲家麦新创作的《大刀进行曲》,直到今天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29军一战成名天下知,这个善良的国家不会亏待他们的英雄,全国各界人士纷纷对他们进行捐款,青年学生纷纷要求加入29军,其实吧,每次中华民族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这种场景就会出现,抗战如此,汶川地震如此,河南水灾如此,无论什么时候,都如此,这个民族的人民是如此的善良,也是如此的团结。

在这种氛围中,29军的汉子们斗志昂扬,有强烈的求战欲望,只要不睡觉,就在高唱军歌,随时提醒自己莫忘国耻,每个士兵一支枪,再配一把7斤重的大砍刀,专门邀请武林高手传授刀法,破解鬼子的刺刀术。

双方都拥有顽强的战斗意志,气氛越来越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历史性的时刻在不经意间来临了,1937年7月7日晚上7点,日军在卢沟桥一带进行军事演习,有一个志村菊次郎的新兵肚子不舒服,偷偷跑到边上解决去了,结果解决完后迷路了,没找到部队,在到处瞎转悠。

他的中队长(连长)觉得这小子肯定被中国人抓走了,向宛平守军要求入城搜查,这特么就过分了,宛平守军有一个团,团长叫吉星文,时年29岁,他的堂叔很有名,是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

吉星文没有害怕日本人的习惯,看着这些矮小的东瀛桑如此蛮横,觉得有点可笑,表示进城是不可能的,滚蛋是可以有的。

东瀛桑觉得大日本皇军的威严受到了侮辱,立即展开战斗队形,做出攻击的姿态,吉星文赶紧叫士兵做好战斗准备,迅速向师长冯治安请示,鬼子要进攻了,怎么办?冯治安的回答也非常简洁——寸土不让!

正在剑拔弩张之际,志村菊次郎终于找到了部队,归队了,不过日本人本来就是为了找事,择日不如撞日吧,双方在当晚开始了激战。

多说一句,这个拉肚子的志村菊次郎,虽然创造了中日全面开战的历史,但后来没混好,几年以后到了缅甸战场,被孙立人将军的部队干掉,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迷路了。

但这场战斗开始的太仓促,第二天就停火了,双方都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往死里打。

中日开战了!蒋委员长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彻夜难眠,非常纠结“彼将趁我准备未完之时,逼我屈服乎?”“将与宋哲元为难乎?使华北独立化乎?”“决心迎战,此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