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4章 社员中流行唱样板戏(1 / 2)

加入书签

关兴这次是因为做事和放映员出了远门,回到家里,翠英就帮她把里里外外的衣服换了,一边洗衣,一边仔细地问他到沙牛湖的经过。当然关兴只能说个大概,不能一点不漏地说春凤和她老爹的情况。

翠英听了有些感触:一是裁缝徐师傅以前在梅厂镇坐裁缝铺子,是那样优雅的活路,现在却要他到沙牛湖那样闭塞的地方去,连日子都不过不了;二是春凤在学校与关兴一起读书的时候,还是很风光的,可是回家以后变成了四处游荡的人,对于一个女生来说,这不是很不安全的吗?

可是翠英就不知道春凤就喜欢这种生活现状,关兴都不可能懂春凤的心理想法,当然翠英就更不要说了。

到了五黄六月,只需要下地除草、灌水、施肥和打药,所以是农民最消闲的时候。可是因为来了新的电影片,就让年轻人活跃起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以前放的那些电影片,有很多都不让放了,由上面把它收回了,据说是在内容上有问题,对群众影响不好。现在新来的电影主要是样板戏。最先放映的是《红灯记》,接着就有《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龙江颂》、《杜鹃山》,还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

最早放映的电影片就是《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前进大队每个队都轮流放,就断断续续放了近两个月。因为上面在大喇叭里有个通知,就是在农忙结束后,将要从公社开始,再到区里,一直县里要举行文艺汇演。有单独的独唱比赛,有选段比赛,还可以全剧比赛,如果在比赛中获奖的话,就可能被县京剧团选为演员,即使是不能获奖,只要在各级比赛中表现出色,那也会成为大队或公社、以致区里的文艺宣传队的演员,所以这就搅动了很多有点优势的小年青人的心思。

《红灯记》中主要有个角色叫铁梅,她年龄十七不算小,穿着件深红色(荆州把这种颜色叫做“辣伏桃”,不知是不是与鲜红的桃子相关而得名)的布衫,梳着一条大辫子,头顶上和辫子梢都扎个红头绳,配着浓眉大眼圆脸盘,让人感到既朴素大方又有英气豪情,所以年纪不大的女娃都喜欢她的装扮。朱家铺的巧玲是最早表现出来的,因为她已经有了十五岁,虽然当时还在继续再读六年级(因为初中不招生),她是最先缝了一件并且穿上铁梅式深红色布衫的。

后来,村里村外就流行起这种铁梅式的深红色布衫了。只要是放电影,就能看到放电影的打场上,社员观众中深红点点的美丽景观。再后来就放映了《智取威虎山》,那里面的角色最出彩的角色当然是杨子荣了,可是杨子荣穿的是虎皮大衣,戴的是东北大炖锅帽子(荆州称东北大绒帽,认为像荆州的火锅一样,因此就叫炖锅帽子),这个穿戴在南方平时是没有机会穿戴的,只能在表演的时候用。关和就喜欢杨子荣这个人物角色,但是他不像那些女娃们那样张扬,只是在心里追求着。

接着就是放《沙家浜》的电影,内面的角色出彩的有阿庆嫂、有郭建光。阿庆嫂是个开茶庄的,只能穿蓝色翠花的布衫,女娃们也可以在深红色布衫之间替换地穿,不能作为主打的衣服。郭建光穿的是军服,一般也只有在表演的时候穿。

除了电影放映全剧外,再就是大喇叭里每天都播放这些样板戏中,主要角色的精彩唱段。比如《红灯记》里李玉和唱的《临行喝妈一碗酒》,铁梅唱的就有几段了:《我家的表叔数不清》、《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奶奶的唱段《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学唱《红灯记》的精彩选段是第一波,社员在劳动的时候,无论年龄大小都私下里跟着喇叭哼唱,最搞笑的是有个人把“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改成了“临行喝妈一碗汤,下到水田直筛糠”。

到了最高峰的时候,有的家里娃儿们都可以在家里组织精彩片段演唱。可惜的是在这学唱样板戏选段的时候,双抢季节就来了。在农村再大的事情都比不过双抢,还何况朱家铺今年大部分都是栽种的早稻,而且因为合理密植,田间管理得好,稻谷长得很是喜人。

农技站的技术员来看了,并且下到田里估了产,说是一季稻谷就可能要跨过长江。

什么叫“跨长江”呢?就是国家在《农村人民公社发展纲要》(简称六十条)里面规定:凡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的粮食产量每亩要达到500斤,长江以南地区的粮食亩产要达到800斤,所以,当亩产达到了500斤就是“过了黄河”,达到800斤就是“跨过了长江”。这是六十年代出现大跃进、浮夸风以后,国家制定出的一个衡量粮食产量是否达到丰收标准的一个指标。

朱家铺村因为换了矮秆水稻的新稻种,又采用了合理密植的新技术,所以跨长江是很有可能的,至于是不是一季早稻就能跨长江,大家都不敢乱说。

当技术员把情况汇报给公社后,陈光明同志就反复问了几遍:“你们农技站能确定朱家铺的早稻一季就能跨长江吗?”

农技员看到陈光明同志一副很认真的样子,就有些口气软了,回答说:“要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