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对世袭武官的安排(1 / 2)
见半晌没人说话,朱由检直接点名道:“李邦华李卿,阳羡侯,你二人一个掌兵部事,一个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你们俩先说。”
两人对视一眼,卢象升率先躬身道:“回陛下,臣以为,对已经存在的世袭武职,朝廷应当予以保留,至于日后,应尽量避免再赐予世袭职位。”
朱由检没有表态, 而是将目光落在了李邦华的身上。
后者出言道:“臣附议。”
对他的态度,朱由检倒是可以理解,莫说李邦华这个兵部左侍郎,就是袁可立这位正牌子的兵部尚书,也不敢轻易开口,说取消这些世袭武职。
不过,卢象升提出的这个方案,显然不能让朱由检满意。
诚然,世袭武职的存在,保证了这些军事小贵族,对大明皇室的忠诚,但对军队的战斗力影响太大了。
大量的无能之辈,只是凭借祖上的余萌,占据着实权位置,极大的阻断了军队内部的上升通道。
对此,朱由检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环顾一眼众人,他又开口道:“此事,诸卿回去之后都想想,各自给朕上一道题本,直接送到朕这里来,朕看看。”
诸臣躬身领命。
待小朝会散朝,朱由检回到暖阁,开始认真的思索起来。
站在朱家皇帝的角度,他肯定是想要保住这些世袭武职的。
但站在一个身处大航海时代的汉人皇帝, 他又必须尽快,提升军队的侵略性和战斗力,这就要提拔一大批有能力的将校。
一方面是要保证军队的忠诚性,一方面又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这就需要从中寻到一个平衡点。
至于说后世的双主官(懂的都懂)制度,朱由检也想过,但很快就被他给否决了。
在这个时代,你弄一个双主官?是嫌军队败的不够快吗?
后世的双主官制度,是建立在一套完整的现代化理论基础上的。
大明现在压根就没有这个东西,你弄一套双主官制度,最后就是两人争权夺利,军队战斗力迅速下降。
后世的经验不可用,那就只能摸索着前进。
半躺在软塌上,朱由检闭眼假寐,脑海中快速的转动。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朱由检猛的从软塌上坐了起来。
把站在一旁伺候的方正化等人,给吓了一跳。
朱由检没有管他们,而是径直来到了桌案后坐下,开始书写起来。
按他的想法,也是要保留这些世袭武职,但他们的嫡长子,也就是将来要承袭官职的后代,都要送进京城的皇家军事学院,从小就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
等考核合格后,再扔回地方,袭承他们老子的职位。
这样一来,一是可以让这些人有最基本的军事指挥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他们对自己的忠诚度。
至于说如何打通军队内部的上升通道,朱由检心里也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那就是通过官职、爵位、土地、财富和荣誉,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这里面,最难处理的一个点就是官职。
大量的实权位置,都被世袭武官和他们的后代占据,后来者很难取代他们。
对此,朱由检的想法很简单,开拓。
大明现在的国土,相比后世,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无论是大明周边,还是南洋,次大陆,甚至是大洋对面,有着广袤的土地,等着大明去占领。
这就需要大量的中低级将校,就让后来者去镇守这些地方。
至于说会不会在外面独立?
这不是闹呢吗?
大明世袭武职最高就是卫指挥使,一个卫顶多也就五千六百人,指望这点人自立?
同时,自己还可以,赐予这些新的军事小贵族以土地,让他们去南洋等地方当个小地主。
身上有官职,手里有土地,还有朝廷给予的荣誉。
相信,可以极大的,鼓舞军中将士们的士气。
等到了将来,随着通信手段和交通手段的进一步发展,朝廷中枢,对偏远地方的控制力,也会进一步的加强。
至于等到更遥远的将来,这些人会不会成为新的负担。
那就是百年之后的事了。
将自己的想法,都落实到纸面上后,朱由检放下手里的毛笔,轻轻吹了吹上面的墨迹,转头对方正化吩咐道:“将这东西收起来,随朕去一趟文渊阁。”
“是,皇爷。”
方正化上前几步,将之珍而重之的收好。
而与此同时。
文渊阁。
内阁的诸位辅臣回来后,各自落座。
温体仁第一个开口道:“诸位,关于国朝世袭武职的问题,可有什么好的安置手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