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4章 圣天子万寿无疆啊!(1 / 2)

加入书签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八股文是落后的,是腐朽的。

但从封建时代选拔人才角度来看,八股文是先进的,是利大于弊的。

首先八股文并不是说限定了人的思维能力,所谓八股文只是一种写作的固定格式,就跟公文写作是一样的。

其次,八股文固定了写作范式减轻了阅卷的压力。

简单来说就是一篇文章看一个开头,然后再根据范式去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行了,不必要把全篇都看完。

当然,要是那种惊才绝艳的考生写出来的考卷,那必须要通读全文,那也是主考官很喜欢做的事情。

最后,八股文并没有完全替代封建时代考生的写作能力的所有。

比如公文写作,就不可能用八股文的形式,那是要考察一个考生有没有规范书写公文的能力的,你让人家用写论文的方式来写公文,那肯定不行。

想到这,张昊忽然想起,许多贫寒出身的士子是没有能力去接触公文写作的,最多只能在学堂里见过一些。

这就造成贫寒出身的学子不掌握不知道不了解当今朝廷使用的公文写作规范的局面。

这不行。

这对穷人出身的学生不公平。

“诏礼部尚

书及通政司通政使来乾清宫。”张昊下诏。

如今的礼部没有尚书,自从林天涯调任工部尚书之后,礼部几乎空了,主持礼部日常工作的是左右侍郎,这是张昊调整过来的人员,能力不强,但对他这个皇帝忠心。

后来,原工部尚书赵达转任礼部左侍郎,明确了负责礼部日常工作的责任之后,礼部基本上在他的指挥下,这次对三韩下死手,就是赵达亲自指挥的。

一听皇帝诏他们进宫,赵达就跟两个侍郎商议,这恐怕是要对原来不认可的外国读书人进行笼络了。

也猜到这一点的还有通政司右通政使刘兆,也就是被苏先干掉的那个右通政使的儿子。

张昊给了他机会,刘兆做事也很尽心,在彻查南下禁军粮饷亏空的案子上,他一个人顶得上十个人,彻查出来的材料已经送到乾清宫,但随着张宇的全面投降,这些东西就用不上了。

“诸位,陛下应该是担忧外国读书人参加本次恩科会有疑虑,我们通政司可不能干看着!”刘兆告诫通政司所有大臣。

左通政使就没搭理她。

你刘兆是皇帝的御前红人,我们也不傻。

然而,作为通政司右通政使参与国

政的另一个人却不认为他们的猜测是真的。

萧若水在进宫的路上提醒:“诸位大人,我反倒认为,陛下诏令我们进攻,未必就是为了外国的读书人,在考卷题材方面,陛下应该有新的想法了。”

她原本是萧氏的国相,如今安安稳稳当起了朝廷的右通政使,早就已经不敢想为萧氏和秦氏做什么了。

刘兆看了看她,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女人能力的确比他强。

人家当了那么多年的萧氏国相,的确有正确处理朝政的能力。

于是一问,萧若水肯定地道:“陛下不在题材方面想办法出新,就一定要平衡贫寒出身的士子和名门世家出身的士子之间的能力差距。我看,这一次陛下应该是要诏令礼部和通政司,就考题题材进行有限的透露和公布,很有可能在公文写作方面。”

大部分人不是很相信。

但到了乾清宫,张昊一开口,通政司所有人都看着萧若水。

张昊道:“诸位都考虑一下,在公文写作的方面,本次恩科是否要降低考分的同时,还要给前来考试的士子提前进行一次培训?”

然后看到通政司的表现,他还很错愕。

你们看萧若水干什么?

“陛

下不知,来的路上,右通政使就判断出陛下要在公文写作方面,尽量平衡出身不同的士子之间的差距。”老左通政使禀报。

张昊赞许:“所以人家的能力的确高,好,那就说一说,朕的这个考虑行不行。”

“完全没有问题!”萧若水当仁不让第一个发言,她认为就应该公布公文写作的考察范围,至少提前培训所有参加本次恩科的士子们掌握公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这也是对北方三国及南疆各地的士子负责。

“微臣举个例子来说,平阳军的士子们,有家庭背景的人熟悉的是萧氏的公文写作,而萧氏的公文经常没有格式和范畴的。”萧若水力主,“至于拓跋氏那边的士子就更不会了,不对他们进行培训,他们不会认为本次恩科公平。”

张昊很赞同他的看法。

但怎么培训以及让谁去负责培训又是个问题。

萧若水绝不参与这件事。

刘兆懒得参与这件事。

“刘卿,要不你来负责?”张昊看着礼部左侍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