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一章 :盟约的召唤(1 / 2)

加入书签

随着萧澈荣封“安国公”后,国家的边疆得以稳固,百姓的生活逐渐恢复和平。然而,正当朝廷上下享受安宁之际,西方的盟国忽然派遣使者前来京城,递交一封加急信函,要求新君履行先帝所立的盟约,派兵援助西方,以对抗新的威胁。

新君接到盟国的信函,神情凝重。他知道,这不仅是对盟约的考验,更是对国家实力的一次重大挑战。若是贸然出兵,可能会损耗国力;若拒绝盟约,则会让周边国家质疑朝廷的诚信。新君决心慎重应对,召集朝臣商议对策。

朝堂上的分歧

在朝会之上,群臣们就是否出兵援助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部分重臣认为,国家刚刚恢复安定,不宜轻易耗费兵力前往西方,毕竟远征带来的消耗极大,甚至可能引发国内的动荡;而另一部分朝臣则主张履行盟约,维系朝廷在国际上的威信。

一名资深老臣站出,直言不讳地说道:“新君,国家的安稳来之不易,若轻易派兵,恐怕会损耗国力,甚至影响百姓的生活。此事还需三思。”

然而,另一位支持派的官员随即反驳道:“盟约既然由先帝所立,便应信守。若我们置盟国于不顾,未来盟国势必也会对我们袖手旁观。”

新君听完群臣的意见,转向萧澈,问道:“安国公,您如何看待此事?”

萧澈微微沉思,随后冷静答道:“陛下,此事的确关系重大。若贸然出兵,恐怕国内会动摇;但若失信盟约,国家威信将受损。依臣之见,若出兵,需讲求策略,选择精锐之士,尽量避免动用大量兵力,以确保国内的安稳。”

新君深思片刻,认同了萧澈的建议,决定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前往西方支援,同时确保国内的安定。他任命萧澈为“镇西大将军”,负责带领援军出征,并赋予他全权指挥权,以便应对西方的局势。

出征前的准备

萧澈接到命令,立即着手准备出征。他挑选了一批精锐士兵,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确保他们能胜任此次远征任务。为了减少粮草负担,萧澈制定了详细的后勤计划,确保部队在长途跋涉中能够保持战斗力。

苏晚在王府中为他准备行装,尽管内心依旧不舍,但她知道,此次出征关乎国家的信誉,她深知萧澈的忠诚和担当。“每一次出征,你都带着国家的使命,我会在京中等你凯旋而归。”她微笑着说道,目光中充满了鼓励。

萧澈轻轻握住她的手,语气中透出坚定:“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我定会全力而为,护我大朝的荣誉不失。”

带着苏晚的支持与朝廷的期待,萧澈率领援军出征,沿途百姓纷纷送行,为他祈福。所有人都希望,萧澈能够再度带着胜利归来,为国家赢得新的荣光。

西方战场的局势

抵达西方盟国后,萧澈迅速了解了敌军的情况。他发现,敌军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装备精良,显然是经过长期准备,目的在于彻底瓦解盟国的防线。

萧澈决定采取“以奇制胜”的策略,利用敌军的骄横与轻敌心理,选择在夜间发动突袭。他派出一支精锐小队潜入敌军营地,在夜幕掩护下悄然袭击敌军的粮草线,使得敌军陷入补给不足的困境。

经过几次突袭行动,敌军的后勤补给被彻底切断,士气大为受挫。盟国将领们纷纷称赞萧澈的智慧与勇敢,认为他的指挥让他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决战的时刻

经过几日的消耗战,敌军的士气日渐低落,盟军士气则在萧澈的带领下愈发高涨。萧澈决定趁敌军虚弱之际,发起最后一战。他亲自指挥,将盟军分为三路,从敌军的左右两翼和正面同时展开进攻,彻底包围敌军主力。

在这场决战中,萧澈展示出卓越的指挥才能,他灵活调整阵型,避免了盟军的损失,最终成功击溃敌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敌军将领在绝望中向盟军投降,战场上响起了胜利的欢呼声。

盟国君主对萧澈的英勇和智慧充满感激,亲自设宴款待他,并将他视作盟国的英雄。他深知,正是萧澈的果断行动挽救了国家的危机,确保了盟约的安全。

凯旋归来

随着战局的彻底平息,萧澈带领援军凯旋而归。沿途的百姓纷纷夹道欢迎,为他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感谢他不畏艰险,为国家赢得了盟国的信任与和平。

回到京城后,新君在朝堂上为萧澈举行了隆重的庆功仪式,赐封他为“护国侯”,以表彰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贡献。朝中的群臣纷纷称赞萧澈的智慧与勇敢,认为他不仅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更是百姓的守护者。

新君在朝堂上郑重宣布,将萧澈的战功载入史册,以告慰后世,让所有人铭记他对国家的贡献。朝中的官员们纷纷称颂,表示愿意效忠新君,共同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苏晚的安慰

苏晚在王府前等待着萧澈归来,见到他安然无恙,她的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她温柔地迎上前,轻声说道:“你的每一场胜利,都是对国家和百姓的承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