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军人的本色(2 / 2)

加入书签

“军士的性命当然重要,但军力的勇气同样重要,有战斗就会有伤亡,但如果意味得想着惜命,那军士的勇气从何而来。

你也明白,一支不见血的军士有多少战斗力。如果从来都是靠着兵器的先进来打退敌人,军士的精神就会被消灭,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战情绪,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种师道三言两语,狄云飞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是说,打仗不可能没有伤亡,必要的伤亡才能锻炼军士的胆魄,否则就会变成老爷兵,那样就失去了军人的本色。

所以,这次狄云飞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最后拿下了奉圣州,看起来有违大宋的习惯,但是却能够让军士得到最大程度的实战锻炼。

“当然,你也要明白,钟侯爷说要尽可能让军士少伤亡,并不知说要毫无原则的地保住军士的命,而是应该审时度势,让伤亡始终处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同时还要起锻炼军士的作用,这才是最好的做法。”

师道再次说到,狄云飞听着,点了点头。

他想起了在城头之上,身边的那些敢于拼命的军士,他们一个个明知恐怕没有生还的可能,但依然在他的带领下顽强抵抗,说明大宋的军士还是非常不错的。

只是,他事后想想,这次的做法还是有些冒险了,当时契丹的做法也大大出乎了他的医疗,当他刚刚登上城头的时候,本来坚持一会儿,大宋的军士便会迅速杀上来,然后再设法打开城门,让大宋军士全部进来。

但契丹人却突然不讲江湖规矩,直接选择了出城作战,而且让大宋登城大大受阻,以至于狄云飞等人在城墙上险象环生。

好在大宋军士还是很争气的,居然在绞杀了一番后及时登城,让面临决绝境的狄云飞得到了支援。

本来仗打到这一步,还可以继续乘胜追击,但种师道却很力主,他知道现在得停一停了,哪怕被契丹人挑衅,也不能再乱打了。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大宋军虽然说是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幽云十六州已经丢了很多年,那里的百姓早已习惯了契丹的统治,对于大宋这个心主任,他们未必习惯。

所以,越是这样,越要对已经攻下的土地进行一番消化,而那些打仗胜利就骄傲万分的军士,也得好好整顿一番,让他们暂时将翘着的尾巴垂下来。

大宋的进攻,终于让契丹朝廷陷入了焦虑之中。

本来在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时候,契丹人一方面阻止抵抗太匆忙,另一方面也没有怎么在意,总觉得大宋雷声大雨点小。

可到了现在,他们明白了,大宋的野心不小。

既然如此,那就得认真对对待一番了,所以才有了重兵把把守奉圣州的事情,可惜这场战斗同样以失败而高中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宋这么强势,耶律延禧的眼前,一群大臣议论纷纷,但就是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耶律将军,你说说现在该怎么办?”

耶律延禧知道能够靠得住的还真没有几个人,耶律余睹还是相对可靠一些,至于萧奉先,耶律延禧直接选择了无视。

萧奉先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个变化,他很想针对目前的情况说点什么,但看到耶律延禧的态度,还是忍住了。

“陛下,宋国火器厉害,我大辽并无良策退敌,为今之计,还是要尽可能拖时间,让宋军的补给线变长,这样我大辽骑兵才能突袭成功,然后一举击败宋军。”

听起来简单,但的确不失为一个不错的主意。

突袭对方补给线,或者毁掉对方粮草的打法古已有之,耶律延禧并没有信口开河。

建安三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

但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建安二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部内讧取得河内郡。

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

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

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而曹操当时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和袁绍抗衡,但他却采纳了荀彧的建议,派兵奇袭乌巢,烧毁了袁绍最重要的屯粮之地。

就这样一个小动作,袁绍军心大乱,曹操乘机全线出击,居然以少胜多,将袁绍打了个屁滚尿流。

所以,耶律余睹提出了这样的战略,还是有根据的。

只是,怎么才能破坏大宋的补给线,这还需要进一步商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