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士农工商(1 / 2)
钟粟的军医培养计划可不是拍脑袋的决定,如果是临时起意,他就不会建起医学院了。
现在罗浮书院医学院在岭南,汴京大学医学院在中原腹地,虽然不能做到辐射大宋,但也在源源不断地为大宋培养出各种档次的郎中。
倒不是说钟粟的医学院培养大夫有偏见,医学这东西,其实也讲究天赋异禀的,就想黄神医和张林,两人就是天赋异禀类型的。
这样的人往往稍稍一点拨就能举一反三,甚至在有些时候能够做到无师自通,后天只要付出常人一小半的努力,就会有很大的成就。
可以说,他们这种人有时候就像是带系统的那种,所以他们如果真的努力了,别人拍马也追不上,不服也没办法。
两处医学院收徒不可能全都收资质绝佳的,毕竟这样的人太少了,不是想找到就能找到的。
更多的时候,那些郎中,也就仅仅比起一般人资质好一些。
当然,这些人如果后天后能刻苦钻研,往往而也能取得一定的成就,成为一方名医还是没问题的。
经过这几年的培养,民间郎中的数量虽然不能说已经饱和,但也勉强够了,其实按照后世的比例来看,虽然还是少了很多,但药材同样优先,郎中多了也没有什么用。
做到了这些,钟粟自然把目光瞄到了军中。
民间仅仅是生老病死,但军中哪怕不打仗,也会因为训练出现的意外之类造成伤亡,所以更得配备数量足够的军医。
之前钟粟就翻阅了大量枢密院的卷宗,特意找到了军医方面的资料研究过,大宋的军医体制还算是比较完善的,对军医的配备也算科学,但数量真的不怎么够。
干掉西夏,多少有些轻松,所以大宋军队的伤亡不大。
可下一步,大宋要从契丹这头恶狼手里夺取幽云十六州,契丹军士的战力显然高出了西夏军士,
如此一来,伤亡必定会大一些。
一名合格的军士,对军队来说就是一个财富点,大宋打仗以往固然有依靠人数堆死对方的嫌疑,但这却不意味著带兵将领漠视军士的生命,能够减少伤亡终归是好事。
虽说到时候,燧发枪和佛朗机炮多半已经完成,但面对国力远远超过西夏的契丹,显然会有更大的变数。
契丹人的尚武精神还是很强的,他们如果非要和大宋死磕到底,必定会有更大的伤亡。
到时候一场战争打下来,就会进入紧张的伤兵救治中,虽说可以做到足够的努力,但因为缺少有效得消炎手段,战争造成的往往是大面积的外伤,因为感染导致治愈率真的很低。
受伤的军士伤口一旦感染,多半往往无法医治,最后只能活一天算一天。
现实虽然很残酷,但做好完全的准备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次派人去种师道军中,说是为种师道诊治,其实也是带着任务去的,他们要向种师道传达钟粟的意思,然后形成调查报告,以便医学院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培养医学人才。
面对钟粟的庞大设想,张林恨不得自己前往西北军中,只是他心里明白,小然马上要临盆了,他必须坐镇。
既然如此,那就尽可能挑选几个灵光一些的,他们去了才能真正掌握大宋军中的情况,然后带来更准确的资料。
而现在医学院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扩大招生规模,培养出更为庞大的医疗队伍。
其实,别说是医学院准备扩招,其他几个学院早就开始疯狂扩招了。
工商管理学院因为那些派往边地的人一个个或者成为了朝堂官员,或者腰缠万贯活跃于西北商道,有些胆大的干脆跑到了更远的西域。
现在还在工商管理学院的学子虽然没有亲自听他们讲过自己的经历,但从《汴京头条》上,时常会有这些人的
情况。
其实他们明白,能够写进《汴京头条》,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人可能在经历着远比纸面上的东西更加精彩的故事。
如此一来,很多人更加心动了。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成功,成功的人生实在有很多很多的选择,去经商,去种植高产作物,去养殖生猪,去打造兵器,去修筑马路……
汴京大学给大宋的有识之士带来了无数中可能性,也让很多人的人生不再变得一眼能够看到头。
在文学院苦读东华门唱名固然是一种非常高端的人生理想实现方式,但却不再是唯一的一种,其他的那些方式,有时候想想真的很有意思。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原来大家心目中的先生,各个都是一个个板着脸,出口都是之乎者也。
但汴京大学却在不断地改变这一起,有些先生非常年轻,甚至给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但真正开始讲学的时候,很快会吸引全场的目光。
就像铁坊的韩百炼,他也在汴京大学理工学院讲过多次的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