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汴京丐帮(2 / 2)
人,也是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是这些人成分复杂,他们平时往往混杂在平民之中,很难把他们和普通的外来人口区分清楚。
其次还有一个很实际的情况,那就是他们生活的“无忧洞”,内部极为复杂,再加上各种改造,大军进入不方便,小规模进入只会丢了性命。
如此一来,两方居然逐渐达成了默契,只要官府不会下决心消灭他们,他们也会有所收敛,至少不会做出太过分的事情。
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丐帮的出现,得益于当时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
在宋朝,像丐帮这种民间性质的结社行为是一种普遍现象。
宋代笔记《东京梦华录》《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都城纪胜》等都记录过宋朝人结的“社”。
如果你喜欢演杂剧,可以组成“绯绿社”,喜欢唱曲儿,可以组成“遏云社”,喜欢演傀儡戏,可以组成“傀儡
社”,喜欢写词,可以组成“同文社”……就连勾栏之间的妓女,都能够组成“翠锦社”。
因此,乞丐们要成立一个丐帮,倒也不是一件稀奇事情。
至少从社会层面看,他们只是一个社团而已。
宋仁宗时期,曾经担任过参知政事的吴育被调到蔡州当地方官。
有人告密,称有数千妖人在确山集会。此事惊动了宋仁宗,他派使臣前去巡查。
吴育就告诉这位使臣,说这不过是乡民用佛教之术祈财请福,不是什么造反,只要派一个小兵就可将他们带来,如果轻易调动军队,反而会导致祸乱。
结果,吴育很快就招来10名嫌犯,但都无罪释放,最后反而是那位告密者,被判了罪。
到了南宋,朝廷对民间的掌控力进一步减弱,这在客观上也促成了丐帮的形成。
南宋初期,洞庭湖地区的发生的钟相起义,实际上就是丐帮起义。
据传钟相是当时的丐帮帮主,他领导的起义军,历史教科书上说是“流离失所的农民”,其实称丐帮弟子更为妥当。
靖康二年初,钟相组织丐帮弟子三百人,命长子钟子昂率领北上“勤王”。
但这支丐帮队伍尚未与金兵接触,就被刚即位的宋高宗赵构命令遣返。
金庸等作家所描写的南宋时期丐帮抗金故事,便出自这一史实。
老许要办大事,和这些地下丐帮认识有联系,完全就是很正常的操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