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辽国体制优势(1 / 3)

加入书签

热闹非凡的汴京当然不会因为大庆殿的一场争议而又丝毫的改变,元夕灯会的准备工作依然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大宋还是同样的习惯,过年虽然是隆重的,但却更多地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只有到了元夕之时,大宋从上而下才会真正地放松。

当然,这其中皇帝还有一次几乎,他要接受百官和各国使节的正式朝贺。

契丹这次又换了一个使节鸣叫萧也律,此人据说曾经是一个契丹商贾,因为通晓多国语言,后来又和契丹某位上官关系密切,居然弃商从政,现在还成了契丹派往大宋的使者。

在来为赵佶朝贺之前,他当然已经掌握了大宋朝廷目前的想法,而且他清楚,这次朝贺一定会受到赵佶的盘问。

不过,商贾的狡黠让他还是有一定的自信,在他看来,大宋皇帝赵佶的想法,完全就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且大宋的皇帝都是不经吓的,只要在言语之上注意一下分寸,很多问题便会变得不再是问题。

果然,很快就轮到了自己,他便按照以往的惯例向赵佶行礼并称颂了一番。

只要赵佶不开口,他便没准备提那最不该提的一茬。

“贵使,想必你已经知道我大宋朝的想法吧?”

赵佶居高临下,笑呵呵地对着萧也律说道。

萧也律一愣,他没想到赵佶居然没有任何铺垫,直接说起了这件事情。

“鄙使不明白大宋皇帝的意思,大宋皇帝能否明言?”

萧也律一脸惊讶状,演技显然很过关。

“朕听说辽国向我大宋派来的察子没有八千也有一万,怎会不知道此事?”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就算是赵佶自己说出来,也觉得会翻江倒海。

事实上,大宋其他大臣也很是吃惊,他们奇怪,为何皇帝会对契丹使臣这么说,这该让他怎么回答?

“尊贵的大宋皇帝陛下,我大辽和大宋是兄弟之国,怎么会做出此事,如果有人这么说,那一

定是故意挑拨两国关系,还望皇帝陛下明察秋毫。”

萧也律虽然嘴上回答得从容不迫,但内心已经浪涛翻滚,大宋皇帝怎么会变成这么个样子,明明说好的很好对付,这一不留神差点就要被逼到死胡同了。

曾布和不少大臣心里都在捏着一把汗,听说是一回事,但如果一旦向契丹使者摊牌,就算没有国书,那也意味着彻底将话说明白了。

紧接着,那就是要逼迫契丹表态,契丹会认怂吗?大宋不少朝臣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贵使者,你可是听说过,我宋人一向一诺千金,至于大宋天子,则必定是一言九鼎,既然都已经说出来了,显然不会想着改,你可要听明白啊。”

钟粟知道自己有必要插一句了,总不至于把所有压力都丢给赵佶吧。

果然,萧也律很快显得有些不安,因为他发现已经没办法糊弄过去了。

别的他倒是不担心,最怕的就是大宋人不按照常理出牌,那可就有点尴尬了,他该怎么面对?

“这位想必就是钟侯爷吧,大宋一言九鼎,我契丹人也是一诺千金,既然澶渊之盟中说得很是清楚,还是萧规曹随甚好。”

萧也律依然在借力辩解,不过他的这一说法还是很有杀伤力的。

“正如贵使者所说,这澶渊之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现在情况有变,不说远的,西北河西一代,除了有我大宋汉人,还有无数原来的西夏人,西夏朝廷治理无方,那些西夏人一直流离失所,我大宋没有别的意思,那每年几十万的币银,虽说不算多,但却也可以挽救不少生灵。

而今西夏虽已尽归我大宋版图,但那辽国对西夏一向照拂有加,就算现在是我大宋子民,贵国总不至于袖手旁观吧,辽国和我大宋实乃兄弟之国,如果将这些钱粮拿出来,便可以挽救无数生灵。”

钟粟也不想以这种道德绑架的形式说话,但事已至此,根本容不得有

半点放松,必须一口气让某些人心服口服。

萧也律的内心已经升起了无明业火,这本来就不是什么事情,大宋本来就不会提出这些,就算提出来了,总能想办法让他们少说话,可事情却出乎了他的意料,完全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走。

说得倒是轻松,明明就是想对契丹断供了,还说成什么用来挽救天下百姓。

西夏都被你们灭了,你们何曾想过挽救生灵的问题,能将断供说得如此清新通俗,简直是没谁了。

可钟粟就是这么说了,萧也律也是无奈。

其他各国的使者完全就是一副看戏的态度,你们爱如何便如何,反正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大宋皇帝陛下,此事鄙使实在无法做主,能否求一份国书,鄙使通过驿道送回国内?”

萧也律不想在这个问题上面纠缠,越纠缠显然越吃亏。

“不必了,我大宋只是通知一声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