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喜迎王师(1 / 2)

加入书签

“怎么样了?”

萧德崇和耶律真松几乎同时问出了这个问题。

大宋和西夏开战不久,两人已经意识到,西夏这王八羔子估计很快便要求契丹出面调解了。

放在一起,去大宋当使臣绝对是个好差事,有吃有喝有玩,照顾得无微不至,临走时还会收到不少外快。

可几年前市场行情变了,而且变得让人有一种强烈的陌生感。

准确地说,大宋对待契丹使臣的变化,显然是从钟粟这个管勾开始的,不但一切福利没有了,而且有一种不待见的感觉。

尤其是最后一次从大宋回来,萧德崇对自己的外交能力已经彻底否定了,他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大宋完全不是人去的地方。

他至今记得那个万炮齐鸣的场面,其他人都看得津津有味,而自己因为没有堵上耳朵,当初被吓尿,吓尿也就罢了,还被钟粟给看出来了。

经历了这次的事情,萧德崇知道,自己的外交官历史便要画上一个句号了,就算契丹朝廷不说什么,他自己也难以忍受,这样的羞辱过于刻骨铭心,完全超出了自己的底线。

所以,萧德崇想好了,无论如何,再也不能去大宋了,谁知道再去一趟会被怎么样,那个钟

粟实在太难对付,都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手段等着他。

一想到这些,他干脆提前让自己病了,也只有这样才能逃过一劫。

耶律真松也不傻,他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而且真真切切导演了一出坠马的闹剧。

“没事了,陛下已经另选了他人前往大宋。”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两人算是把心放在了肚子里。

西夏终于稍稍松了一口气,契丹终于答应出面进行调解了。

结果怎么样,李乾顺心里没底,但总比等着被大宋暴揍死要好很多。

这些日子以来,李乾顺觉得自己生活在噩梦中,自己毕竟是一国之君,西夏真正出了问题,自己就是罪人。

现在契丹终于答应出面调解,他总算可以对大家有了一个交代,至于结果,那便不是他可以左右得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消息一传出去,西夏国内居然暂时忘记了丢城失地的巨大痛苦,甚至产生了一些莫名的喜悦,如果他们知道钟粟成功劝退了两名契丹外交大臣,恐怕非捶胸顿足不可。

大宋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契丹要出面,这种事情终究要发生的,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至于区区契丹使节

,以往已经有了成功的劝退经验,这次更不是什么问题。

果然,契丹使节来到大宋的时候,赵佶根本没有接见的意思,直接安排给了礼部,每天好吃好喝管够,但就是不谈正事,或者王顾左右而言他,或者干脆耍流氓。

五六天过去后,契丹使者已经彻底没有了脾气。

大宋却继续有好消息不断传来,种师中居然再次极为轻松地拿下了宣化府,又是一座州府入账。

种师中是个实在人,他在军报中说,宣化府的西夏守军,居然只是象征性的地抵抗力一下,等到种师中准备全力攻城的时候,宣化府的城门居然被老百姓直接打开。

“喜迎王师”这个词出现在了种师中的大脑之中,原来只是听说,没想到今天被自己遇上了。

进城扶民之时,他才知道,原来这些西夏人居然有不少人甘心当二十年的奴隶,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只要愿意为大宋奴仆,那便起码可以保证有饭吃。

对这样的认识,种师中无话可说。

他之前在西凉府提出的安民策,已经得到了朝廷的支持,目前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所以这次他丝毫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至于那些汉人,因为长期受到压迫,

王师降临,他们一下子翻身了,不高兴才是怪事。

随着大宋军队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多,自然需要更多的军士和官员。

每一座占领的城池都有他存在的价值,河西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同样无比丰富。

现在,汴京大学的学生,尤其是理工学院的学生已经开始踊跃报名,他们已经被大宋高歌猛进的气概折服,能够在大宋军收复的土地上奉献自己的力量,完全成为了共识。

当然,除了他们,去了河西可以做事,医学院、农学院的人都纷纷主动请缨,钟粟并不在意,这些完全符合自己本来的目标。

这些是明面上的,但钟粟还有一个暂时并不方便说的,河西的自然资源足够丰富,但如果要发展农业种植业,河套地区才是首选。

河套地区,又叫后套平原,那是必须全部攥在手里的。

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

河套自古以来就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及生活资源,民谚亦讲“黄河百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