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种植小能手(1 / 2)

加入书签

钟粟要推广的三首军歌赵佶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大加赞赏,这也是音乐家当皇帝的好处,他发现乐谱中居然有不少超出大宋音律元素的东西,但却毫无违和感。

钟粟也大概知道,宋代音乐调式五声调式已经非常成熟,工尺谱记谱方式还没有出现,但却早已出现了减字谱、敦煌乐谱之类的记谱方式,总之已经摆脱了文字记谱法的各种不便。

其实,大晟府的出现,就是宋朝音乐走向一个新高潮的标志,钟粟的三首歌曲,深深地启发了赵佶。

另外,对于歌词,赵佶虽然觉得有些浅显,但军伍之中,搞得花里胡哨其实没什么意义,通俗易懂反倒非常适合军士传唱。

“‘团结就是力量’,不错,只要我大宋官兵团结一致,自然无往而不胜。”

赵佶也大概了解一些,大宋将领之间,有时往往会因为争功互相掣肘,出了问题又互相推诿,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风气。

“‘这句也不错,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大宋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我大宋军士应当这么想。

‘晴天响雷敲金鼓,沧海扬波作和声。大宋将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不拘泥于平仄对仗,但气势雄

浑豪气冲天,我大宋将士理应如此。”

赵佶喃喃自语,对三首歌词涵咏一番,发觉颇有趣味,很快,他有用手轻轻敲击桌案低声吟唱。

“洪六,让中书舍人草诏,这三首曲子即刻送达三衙禁军之处,让钟卿家艺术学院的人去教授,要求人人学唱。”

赵佶有些迫不及待,他吟唱了一番发现,或许军士合唱会更有气势,他很想听听效果,等到三衙禁军学会,时机成熟后再让边军学习,毕竟歌词的内容火药味和暗示性有点严重。

洪六看到赵佶兴高采烈的样子,下午便将诏令分别送达三衙禁军,钟粟早有准备,六名艺术学院的乐师分三组来到三衙,开始教授歌曲。

钟粟派出的三组乐师每组都是一男一女,艺术学院中的女子,几乎个个姿色上佳,禁军虽说能够轮流休沐,但现在让大美女来教授歌曲,军中立刻变得无比兴奋,教授的效果自然非常显著。

军士们为了博得好感,学习非常卖力,哪怕那些五音不全的左嗓子,照样唱得铿锵有力。

钟粟高兴之余,也在暗暗叹息,这些大宋好儿郎恐怕不久以后都要开赴疆场,那就意味着必定会有流血牺牲。

如果有可能,钟

粟希望他们都活得好好的,等到收回了失地,然后每人给他们一百亩土地,然后娶一房老婆,生几个孩子,好好地过日子。

可惜,这只能说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战争最残酷之处就是死人和心理创伤,如果不反击,死的人只会更多,最要命的是,随着长期脱离大宋的通知,那些边地的汉人以后没有了向宋之心,有些完全沦为外族的走狗,有些变成了有奶便是娘的墙头草。

真正的原因在哪里,怪他们吗?他们有责任吗?

其实,主要问题还是在统治者,大唐帝国实现了开疆拓土的伟大梦想,四夷宾服,人民安定,可随后的动乱让华夏四处战乱,秦汉唐一来开辟的土地大量沦为外族之手。

大宋立国之初,就面临局部小政权分裂的问题,等到一一摆平,最有魄力的太祖早就不在了,西夏契丹却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大宋再想从这些凶兽中夺回属于华夏的土地,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长时间处在外族的铁蹄之下,这些汉人其实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就拿兰州府的情况来说,如果没有土地和高产作物的吸引,这些四处就食的宋人,其中的一部分迟早也会变成汉人,甚至甘于

忍受外族铁蹄的践踏。

大宋失去的太多,华夏失去的太多,钟粟存在的大宋,不想再失去一丝一毫,还要把失去的一切全部夺回来。

备战工作除了兰州府再做,秦州路等几处驻军也没消停,一场战争打起来,必定会面临很多复杂的因素,就算钟粟可以仗着火器之利平推,但也要多考虑一些,比如说粮草的供应,调度工作也已经开始。

起初朝中有人反对在兰州府建广备攻城作,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但钟粟想得更远,一旦收复河西走廊的大片土地,那里丰富的铁石资源、石脂资源便不用运往内地,就地加工即可,往后还要面对契丹和崛起的女真,这里便可以成为一个最重要的补给点,免去了从内地长途运输的麻烦。

随着人口的增加,兰州方圆的粮食产量和高产作物也会越来越多,还可以趁机饲养更多的生猪,蔬菜养殖面积也会不断增加,粮草的问题同样会变得非常容易。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没有火器的优势,耗也能耗垮契丹。

都列答在种师道这里算是起到了大作用,这货除了进献军事部署图后,还透露了不少西夏内部的情况,对于种师道这样的老手来说,

想要骗他太难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